健康主題館/長期便祕常腹痛 小心大腸憩室炎

大肠憩室炎预防方式要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多摄取纤维质及膳食纤维。图/123RF

台湾进入高龄社会,年长者多,加上国人饮食精致化,蔬菜吃得少、喝水不足,增加「大肠憩室炎」发病机会。国泰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吴大卫说,大肠憩室炎为大肠憩室遭到感染出现急性发炎,常见左下或右下腹痛,合并发烧、畏寒、腹胀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恐引发大肠肠道穿孔及腹膜炎,危及生命。

大肠憩室炎反复发作,可能使大肠结构受到破坏,或使大肠沾黏,增加排便不顺的机会。为避免大肠憩室炎上身,吴大卫强调,预防方式要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多摄取纤维质及膳食纤维,但要少吃红肉、加工食品等,并且维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大肠沾黏、便秘等,才能避免硬便、粪石卡住憩室,引起发炎、出血。

粪石卡入憩室 容易感染

大肠憩室炎的预防 资料来源╱元气网疾病百科

「不是所有的大肠憩室都会发炎,或出现不适症状。」吴大卫指出,已有大肠憩室病人中,约有10至25%会出现大肠憩室炎,好发原因为长期便秘、蔬果纤维摄取不足、喝水不足及年长族群等,肠道内常有硬便,或粪石卡入憩室后,容易引发感染、发炎、出血。

大肠憩室炎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好发比率愈来愈高。吴大卫说,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包括左下或右下腹痛,同时可能合并发烧、畏寒、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等,但因下腹疼痛可能是阑尾炎、泌尿道感染、妇科疾病等,因此,患者仍需进一步接受问诊、腹部检查等,才能确定是否罹患大肠憩室炎。

确诊患者 禁食清空肠道

吴大卫常收治60、70岁大肠憩室炎患者,多出现下腹痛、持续发烧、吃不下东西症状到急诊就医,经电脑断层检查确诊,症状严重时会住院治疗。确诊患大肠憩室炎后,先请患者禁食清空肠道,以点滴提供足够营养摄取,以防产生更多粪便,造成发炎恶化,并给予抗生素治疗,降低发炎反应。

大肠憩室炎不是难治的疾病,吴大卫建议,当出现腹痛时,应尽速就医,及早治疗的成功率可达8至9成,仅有少部分病人病情严重或延误就医,大肠肠道恐出现脓疡、穿孔,更可能引发腹膜炎,导致生命危险,必要时还需引流脓疡、切除坏死大肠等手术治疗。

高渣食物 患者暂时忌口

患者治疗期间需禁食多久?吴大卫表示,大肠憩室炎患者就医,会监测病人发炎指数、白血球数值、发烧等情形,当发炎、发烧较为缓解后,会让病人摄取稀饭等流质、软质等不易有残渣的食物,观察患者进食后没有持续腹痛,就可以回家休养;返家后,对于加工、油炸、红肉、高盐及牛奶等高渣食品应暂时忌口,避免症状再度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