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血便 当心重大伤病已上身 潜在大肠癌风险

惊「肠」出状况要注意。腹泻是国人常见的症状,但到底是小病问题,还是大病前兆医师详解。(示意图/Pixabay)

三十多岁小陈是位忙碌的上班族,好不容易盼到连假,准备跟未婚妻来趟浪漫国旅,提前预习蜜月,偏偏抵达饭店后,一阵肠胃不适狂跑厕所,接下来几天只能关在饭店拉肚子,不仅假期泡汤,还浪漫尽失。小陈返家后,原以为是吃坏东西闹肚子,但是腹泻仍持续数周,最后就医检查才确诊是溃疡性结肠炎惹的祸。

腹泻仍持续数周,要提防是溃疡性结肠炎惹的祸。(图/照护线上提供)

长期腹泻血便 当心这个「重大伤病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大肠直肠外科蔡元耀医师指出,上述小陈这个个案不是特例,临床不少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病情时好时坏,以为是吃坏肚子,自行买止泻药服用,或即使已经出现血便,也有人会认为是痔疮出血,认为病况会好转或忽视,导致延误就医。

腹泻是国人常见的症状,但到底是小病问题?还是大病前兆?蔡元耀医师指出,一般急性肠胃炎常是病毒细菌所引起,多会在几天内改善;至于,溃疡性结肠炎则因自身免疫系统造成肠道发炎,常见腹泻、腹痛持续达两周以上,严重者甚至可能伴随着血便、发烧、体重减轻等症状,要是持续放任不管,恐衍伸出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不可不慎。

蔡元耀医师进一步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发炎性肠道疾病的一种,列为国内重大伤病之一,就医到确诊之间也不容易,患者须经过抽血、内视镜、病理切片等一系列检查,进行鉴别诊断,综合各项资讯后才得以确诊。

长期腹泻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之一。(图/照护线上提供)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逐年升高 还潜在大肠癌风险

蔡元耀医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二十岁至四十岁的青壮年成因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压力饮食习惯、肠道菌丛因子有关,过去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人发生率较高,不过近年来台湾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

这类患者除了典型腹泻、腹痛的症状外,持续腹泻会导致体重减轻、血便、发烧,如直肠、结肠黏膜进展到严重发炎、溃烂,持续发炎肿胀甚至会并发毒性巨结肠症,如不进行手术,恐恶化成肠穿孔或破裂,形成腹膜炎而危及性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如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手术治疗,甚至可能有一段时间需要使用暂时性人工肛门,不仅严重影响生活品质,也间接影响两性关系。」蔡元耀医师提醒,这类疾病务必早治早控早好,避免疾病持续进展,否则有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炎状态如果控制较差,进展到需要手术阶段,未来产生大肠恶性肿瘤的风险也较高。

「肠」期抗战 黏膜愈合减少并发症

蔡元耀医师指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必须长期抗战,分阶段有不同治疗策略,以促进肠道黏膜愈合为最理想的治疗目标

现有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包含5-ASA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根据疾病现况与患者接受程度给予治疗。以类固醇为例,抗发炎效果佳,但长期使用需考量病人对副作用的反应,因此多在病情较严重时短期使用,至于,当传统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便会考虑使用生物制剂调节免疫以控制肠道发炎状况。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必须长期抗战,分阶段有不同治疗策略。(图/照护线上提供)

当患者急性发作时,要缓解并稳定患者流血、腹泻的症状,帮助他尽快回复原有的生活,接着持续治疗、借由大肠镜辅以检查,以控制并观察大肠发炎状况,达到消炎的中期目标,再进一步在肠道黏膜的病理切片,也呈现没有发炎情形。藉持续追踪、治疗,以达到黏膜愈合的长期理想治疗目标。

然而,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就认为病好了,而自行停药,甚至不再回诊追踪。蔡元耀医师提醒,没有症状不代表疾病痊愈,但是多半病患可能正值就学或事业刚起步,因为课业压力或工作忙碌因而中断就医,反而任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蔡元耀医师强调,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体免疫疾病,终生都须追踪控制病情,如未妥善控制,不只肠道本身发炎拉警报,还可能并发肠道外并发症,如关节炎胆管炎胰脏炎、眼睛的虹膜炎等。因此,维有定期追踪、持续治疗、遵循医嘱并维持良好生活习惯,维有「肠」治才能久安,维持个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质。(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