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大肠癌会血便!这种腹泻不单纯 轻忽会让生活大乱

粪便检查潜血,这种腹泻不单纯!重要警讯别忽视。(示意图/Shutterstock)

腹泻伴随血便,问题恐不单纯!三十多岁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开始偶尔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原本以为是肠躁症,但到院进行粪便潜血检查,却发现潜血反应,进一步接受大肠镜检查,竟然确诊为溃疡肠炎,让王先生大感意外。

鹿港基督教医院胃肠肝胆科林成行医师表示,腹痛、腹泻是肠胃典型症状,一旦出现慢性腹痛、腹泻、甚至血便就要当心,必须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是肠胃道出血、自体免疫疾病大肠癌病因。像上述王先生所罹患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因肠黏膜持续发炎导致溃疡而造成出血,严重时,肉眼可直接看到血便,但症状较轻微时,必须透过粪便潜血检查以侦测出血与否,如未妥善治疗,放任肠道出血,可能导致患者贫血、身体愈来愈虚弱。

棘手肠炎难确诊 五管齐下揪病因

发炎性肠道疾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区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症,林成行医师进一步说明,溃疡性结肠炎侵犯范围涵盖直肠、结肠,深度达黏膜层为主,以连续性病灶呈现;至于克隆氏症侵犯的区域既深又远,范围则从口腔、胃、到肠等涵盖整个肠胃道,其中约七成病灶会发生在小肠,病灶可能深达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等,以跳跃性病灶表现。

棘手肠炎难确诊,五管齐下揪病因。(图/照护线上提供)

发炎性肠道疾病之所以棘手,因为患者症状时好时坏,又易与肠胃炎或肠躁症混淆,若未提高警觉,可能历经数月到数年,甚至出现肠道狭窄、穿孔瘘管脓疡等严重并发症才得以确诊。正因为发炎性肠道疾病病情如此复杂且患者症状表现不一,现阶段无法靠单一检查确诊,医师需综合病史、症状,搭配抽血检查、粪便检查、影像检查、内视镜检查以及病理切片,再予以诊断。

●不只止泻!黏膜愈合防并发症 才是理想治疗目标

林成行医师指出,治疗发炎性肠道疾病并非单纯止泻,而是一场长期抗战,应分为短、中、长期治疗目标,初期为缓解腹痛、腹泻、血便症状;中期则应以降低发炎指数、促进肠道黏膜愈合为主;长期则希望病理切片未观察到发炎现象,达到肠道黏膜愈合以降低并发症风险。发炎性肠道疾病现有传统治疗包含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等,近年随着生物制剂问世,藉精准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手术的机会。

王先生确诊后随即接受治疗,肠炎症状逐步获得改善,但他却轻忽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性,任意停药导致旧疾复发,腹痛、血便症状再现,必须紧急住院,让他不敢在任意「自」疗。后续治疗时,因担心类固醇副作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却出现胰脏炎,后来决定改采生物制剂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后续追踪,肠道黏膜逐渐愈合,疾病获得稳定控制。

不只止泻!黏膜愈合防并发症,才是理想治疗目标。(图/照护线上提供)

林成行医师提醒,发炎性肠道疾病虽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如果自行停药,未定期回诊追踪,肠炎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恐导致肠子穿孔、纤维化、狭窄,甚至可能癌化;不仅如此,还可能提高肠道外症状并发风险,如肝炎、胰脏炎、虹彩炎、关节炎皮肤病变,提醒病友,唯有遵循医嘱、定期回诊、规律用药、维持良好生活习惯,才是「肠」保健康的关键。(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