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秀枝》八旬艺术家萧芙蓉的《青蚵仔嫂》风情

简秀枝》八旬艺术家萧芙蓉的《青蚵仔嫂》风情

【爱传媒简秀枝专栏】经典台语歌《青蚵仔嫂》在60年代,红遍大街小巷,描述嫁给蚵农的妇女,唉叹老公不体面,但乐天知命,努力干活,期待出头天。

一甲子的时间过去,靠着采挖青蚵讨生活的村妇,一代传一代,发白肩斜、历经沧桑的老妪有之,继之有年轻的外配世代,夹杂在干活的婆婆妈妈之中,延续着「青蚵嫂」的卑微命运与渔村风情。

是否出头天了,没人细究,代代传承,唯一可以见到的是,青蚵工作者,因长期曝晒,黝黑起皱纹,手指更因长期剥蚵仔,扭曲变形,甚至指甲外翻。

年近八旬的资深艺术园丁萧芙蓉,爱乡爱土,热情洋溢,她不惜长途跋涉,上山下海,坐牛车、搭竹筏,探索靠海维生的蚵仔族群,彩绘下她们的百态颜容。

泛着海潮咸味与汗珠酸臭味,竹编斗笠、台湾红花布巾、还有岁月烙印的皱痕,乐天知命的劳动群族,他们守着潮汐、守着蚵架,守着养活一家温饱的蚵仔塭港,渺小身躯,却有着巨大的生命能量,令人衷心感佩。这正是萧芙蓉彩笔下的《青蚵嫂》核心价值与艺术风华。

17日上午,在办公室一堆邮件画讯中,看到「萧芙蓉工作室」寄来的小邮袋,随手一拆,滑出《青蚵嫂》画册,萧芙蓉细腻描述养蚵聚落,剥蚵人家的甘苦记实,生动自然,仔细翻阅品赏。彩霞满天的斑灿世界、劳动族群坚毅不屈的神情,在画家俐落的彩笔下,栩栩如生。拨了通电话到画家工作室,亲自向忠实艺术园丁萧芙蓉,致敬也致谢。

电话接通,是亲切声音,想必是位熟女画家,但萧芙蓉说,她是蜡月出生,到今年底就满80岁。哇,年近八旬,依旧热情满满、生命力盎然,让人喜出望外,忍不住多赞美她几句。

隔天,艺术家女儿简逸姗贴心送来萧芙蓉的完整画册与参考资料。令人感佩的不只是艺术家笔下的人生百态与大地胜景,背后那颗炽热真挚的心,更让人啧啧称奇。

从资料推敲,萧芙蓉的大半生规律精彩,1943年出生于宜兰,就读兰阳中学,一年后全家搬到桃园,转学进入桃园中学,接着考上台北女子师范学校,从1962年毕业,分发到桃园国小,担任美术老师,全力投入桃园美育园地的开发,前后14年的深耕细作,成果累累。直到1976年辞去教职。正式创业,在桃园成立儿童画班,专心为地方美育作启蒙工作。

萧芙蓉懂得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由她指导下的儿童画,屡屡获得海内外大奖,口碑相传下,学生愈来愈多,每年桃园县美展优选者,几乎都是她美术班学生出线,包办奖项。

1980年代台湾经济勃兴,百业欣欣向荣,萧芙蓉成立了「春雨民艺茶坊」、「春雨陶艺工作室」、「春雨妈妈成长团体」、「春雨文化广场」⋯,泛称「春雨艺术学园」,再加上,1981年「春雨画廊」,琳琅满目,首开桃园美术产业先河,领先官方文化中心13年有余。

桃园县立文化中心是在1993年7月1日才成立,翌年元旦正式落成启用,2000年11月1日,因应《地方制度法》的施行,桃园县立文化中心改制为桃园县文化局。 2003年1月1日,桃园县文化局改为桃园县政府文化局。但是民间版的萧芙蓉老早就做得风风火火。

萧芙蓉做什么像什么,她在台北女子师范学校,是吴学让老师得意门生,毕业分发到桃园国小教美术,也把桃园美育园地,耕耘得热热闹闹、芳名远播。后来开设画画班,以及廷伸性艺文空间,也是仿效企业集团的经营手法,全力提升桃园社会教育中,美术领域的能见度。

1980年代,台湾的乡土文学、政治觉醒、新电影运动崛起,甚至迎来各地文化中心的成立、官方现当代美术馆的启用⋯,百花齐放。萧芙蓉顺势而为,接收了台北沸腾的外溢能量,让咫尺相隔的大桃园,也跟着水涨船高,许多精神性的指标迅速攀升、扩大乡土意识觉醒,与台北脚步,亦步亦趋,蔚为奇观。

从1976年到1997年前后21年,萧芙蓉在艺文天地彷佛腾云驾雾,事业不断扩大。然而繁华背后,伴随着团队的吵嚷,渐渐偏离初心,1997年她警觉到危机,因此以快刀斩乱麻,让一切嘎然而止,她明快关闭所有空间,让自己回到无事一身轻,阳春画家可以快乐作自己的单纯角色。

当时年过半百,萧芙蓉对生命,其实已经有了深刻体悟,她期待以画笔重新认识台湾,也重新打造自己生命中的第二春。首先,她搬家到离桃园不远的八里定居,因为她相信,在大山远水的召唤之下,可以开辟出另一条创作蹊径。

台湾美术史学家李钦贤,曾在「与母土对话-萧芙蓉的人间风景」上指出,当萧芙蓉提笔创作时,从乡土的基点,跃为母土的情操,是现实主义的信徒,她想表现的是自己眼睛所看的真实台湾,不让自己陷入制式的怀旧格局。

萧芙蓉很幸运,从事贸易工作的另一半简睿一(1939-),对枕边人的艺术梦想,十分支持,公忙之余,不惜充当司机,开车带艺术家太太,上山下海,寻找感动;膝下一对儿女简逸姗与简逸凛,找到自己发展方向,卓然有成,不必让父母费心,萧芙蓉果真放手作自己。

萧芙蓉探索艺术,前后已有数十年,许多道理早已内化为她的认知,在萧芙蓉眼中的感动,必须从她熟悉的景物开始,例如,她画蕾丝,构图单纯、气氛安祥,以人女、人妻、人母的视角,细腻绵密中,诉说着简单的幸福。

又如,她住八里,撷取淡水河岸真实的人文景观,不但为台湾河川文明,留下见证,更以河岸上劳动题材切入,修船造路,专注的工匠技艺,在平凡中干活中,堆积出不平凡的生活果实。

萧芙蓉更热衷于游走乡间,她喜欢在断垣残壁中,寻找岁月剥蚀痕迹,土确厝、红瓦屋、她以彩笔为底,加入画刀创作,笔到意达,看似冷冽,但情真意浓,灵动有神。

台湾的农村题材,让萧芙蓉恣意徉徜、捕捉风情,斜落夕阳、晨起朝露、阡陌纵横、岚气围绕原野、白鹭丝飞舞的田际,错落有致的农舍、绿意盎然的瓜果棚架、累累木瓜树、含苞香蕉丛、翻风的稻浪、笔直的甘蔗田 ,无处不美,她细腻耐心留住每一分美好与感动。

与海洋有关的劳动主题,更在萧芙蓉彩笔之下,活龙活现,讨海人生的辛酸劳累,但他们不怨天尤人,任命干着粗红,风雨无阻,形塑出台湾子民不卑不亢的奋斗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延续着对讨海人生的关怀,萧芙蓉更把注意力集中在台湾特有族群-青蚵嫂,也许因为街头传唱中的《青蚵嫂》歌谣中,有着民间女人对婚嫁与幸福的憧憬。萧芙蓉的阅历背景,对于人物的观察,鞭辟入里,人性的幽微中的本性,特别传神,她画青蚵嫂的百态,更画女人的情愫。

萧芙蓉从北部的淡水河出发,不惜长途跋涉,沿着台湾西部海岸,东石、王功,许多偏乡,必须改搭牛车、坐竹筏,千辛万苦,就是要亲眼作见证,从素朴善良的脸孔、扭曲变形的身躯、乐天知命的言语,让萧芙蓉看到渔村聚落最真实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中有着浓浓的宿命感的生命篇章。

女人是爱美的,有限物资资源,花红柳绿粗布衫,混杂色彩,土俗缝制,都穿上身,不禁让人联想到阿嬷的花被单,斗笠上绑的花布巾,为不施胭脂的姐妹群脸庞,增色加彩。所以在萧芙蓉《青蚵嫂》群像中,把弥足珍贵的台湾阿嬷美学,敬天法祖的台湾人打拼价值观,还有昂然挺立的台湾生命力,以及素朴善良的人性光辉,丰富多彩,尽在画作中,力透纸背,铿锵有力。

综观萧芙蓉的《青蚵嫂》系列作品,有5个特色,非常值得肯定:

1、真实主题的捕捉。

萧芙蓉长年为人师表,推广美术、生活美学,也脚踏实地投入写生创作,她相信的艺术,是言之有物、是眼见为实,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浪漫唯美而已,她让花花世界的景物人群,回归原我,用原我的真,凸显内在的善,呈现最后的美,自然天成,瓜熟蒂落。

2、精准技巧的掌握。

选择具象写实,对于基本功的要求,特别严格。虽然萧芙蓉师专学历,未曾放洋留学,也非毕业艺术名校,没有显赫师承。

但她的女儿简逸姗透露,早年从泛黄照片,看母亲手绘明星像,看得出她的异秉天赋,从小就爱画画,也很能画。

早年,优秀子弟,大都进师范,萧芙蓉也不例外。在师范念书,她师承吴学让,吴学让画水墨,水墨的核心技巧,是点、线与面;水墨的核心特色,是神韵与意境,重视内在修持,𨍭凡入圣,明心见性。萧芙蓉不负师恩,因大半生投入基层教学、美育生根,空间推广,退休后,更身体力行,行脚各地,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世界,她不以形似为满足,画出广袤内韵与人性尊严,诚属不易。

3、恰得其分的色彩舒陈。

艺术先驱常叮咛后学,到大自然去找创意与色彩。色彩不是只有文具行卖的那几管颜料,锐利的美术人,凭借着观察感悟,去重新调色布局,辅之以各种技巧,刮、刷、覆盖技巧,为了达到作品效果,无所不用其极。萧芙蓉会先拍下影像,作为创作时的参考,但可贵的是,她现场观察人物场景时,已经把色彩、明暗、性格、关系,透过记忆,𣿬聚在脑海中。

当她提笔作画时,已经不再是照片上的复制,而是她脑袋中的灵魂,作品中的肌里趣味性,与色彩的缤纷气息,超乎照片影像,百试不爽。

4、灵活的群像构图。

艺术创作的可贵,在于艺术家的去腐存菁,重新构图。构图是大学问,前后、明暗、比率,排列的秩序,大自然地景也是群像一种,如何错落有致,排列出众。而人物画的群像更重要,主从关系,如何在不重复表情动作之下,呈现出群体画面的虚实平衡。又如四季彩绘中的花团锦簇,如何让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神采,自由奔放,但乱中有序。

诗词上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番境地,不只是文学创作上的专利,高竿艺术家,也常在类似的情境中,展现神来之笔。

萧芙蓉常年活跃在人群中,对于「众」人事,「众」人心、「众」人势,了若指掌,在群像构图上,出神入化,叫人拍案叫绝。

5、无可救药的热情。

做人做事,如果心存着按部就班,行礼如仪就好,那只能说是例行工作,但倘若要当作嗜好,视为终生志业,热情,绝对是基本条件。

台湾光复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是在日本殖民统治、国民政府播迁来台、本土文化觉醒的夹缝中生存,萧芙蓉从宜兰出生,到桃园成长,台北受教育,回桃园工作大半生。书香家庭的传统礼教,师范学校的作育英才观,以及在工作职场,扮演开疆僻土、建制规矩的先锋部队,她角色多元,时时把信念、能力与意志力,融合内化,而支撑她干练形象的背后,就是「无可救药的热情」,才可以满圆扮演每一个角色,拔尖出众,鹤立鸡群。

退休,许多人是回家当少奶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萧芙蓉好像回到年少,从迁居,远离尘嚣,贴进大自然,到行脚创作,果然再创人生第二春。这种情怀,不但是「无可救药的热情」的展现,更是旺盛生命力的表现,她描绘台湾无处不在的美丽与感动,然而,而她本身,就是美丽与感动的化身,更是始作俑者。

若问,什么是台湾的生命力?看看退而不休,年近八旬的萧芙蓉,依旧悬念在台湾的好山好水好姐妹之间,她画着画着,不知老之将至。这正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台湾生命力啊!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