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批城乡差距大 学习历程档案表现「M型化」
国教行动联盟今(5)日举办「108课纲回顾与前瞻」座谈会,论及学习历程档案实施成果。(李侑珊摄)
国教行动联盟今(5)日举办「108课纲回顾与前瞻」座谈会,论及学习历程档案实施成果。高中职教师认为,城乡差距不仅让学生在成果展现上,呈现高度「M型化」,资料搜集与准备过程,更是大多仰赖家长、补习班或所就读的私立学校校方代劳,无从具体展现个人表现情况。
学习历程档案已开始实施,即便这项升学政策上路过程风波不断,还是在111学年度开始列为大学申请入学的备审资料,成为各大学校系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
新北高工教师黄耀南表示,学习历程档案的实施,让教学现场出现「M型化」的现象,即课业表现佳、学习动力强且资源较多的学生,所呈现的档案丰富又多元,但一般学生则是没有特殊之处,甚至还懒得上传档案。
黄耀南也说,学习历程档案政策不仅反映学生的背景条件,高中职师生比未调整,老师工作压力大,要全面辅导学生准备资料,也是有难度。
一名来自台北市华江高中的许姓女同学说,为了准备学习历程档案,不只制作简报能力进步许多,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但升学制度一日三变,适应上确实比较辛苦,同时还得面对升学考试,压力确实不小。
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陈铁虎认为,学生呈现学习历程的成果,实则与成长背景息息相关,家境好、父母亲背景与条件优秀,便能为孩子提供越多越好的帮助;相对来说,弱势与偏乡学生缺乏各方面的资源。
国教行动联盟监事长王立升则说,据他了解,不少学生的学习历程档案并非出自己手,而是由家长或补习班、甚至是就读的私校帮忙建置,可见这项制度在升学上,难以做到公平。同时外界也始终都有质疑声浪,认为学生为了备妥学习历程,恐会耽误课业。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专门委员林琬琪回应,其台湾各地差异大,连台北市都有城乡差距的问题,因此对于学习历程档案呈「M型化」,倚赖民间反映,政府将会进而精进、调整政策。
至于高中职教师人力与师生比失衡,林琬琪说,教师员额过去受行政院严格把关,去年已归还国教署规画与管理,其中特别是公立学校员额已可逐步处理。至于教师难支应与协助学子准备学习历程档案,国教署也会再讨论,看是否能提出更为弹性的作法,协助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