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孩「察言观色」,骆以军现身说法

骆以军带着孩子理解世界,希望他们能养成不同的观看世界的视角。(邓博仁摄)

新书《也许你不是特别的孩子》中,骆以军分享与两个儿子一同成长的过程。(邓博仁摄)

在摩肩擦踵的都会生活里,会不会「阅读空气」、察言观色,成为当代人的必备的社会生存技能小说家骆以军表示,他从小就希望孩子「罩子放亮一点」,察言观色不只是基本的「节制自己的恶」或「不要伤害别人」,而是能够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对事物细腻保持动态的理解和平衡。

在新书《也许你不是特别的孩子》中,骆以军分享与两个儿子一同成长的过程,笑说:「我想我应该算是把他们教的蛮好的吧?现在孩子长大了,有时候反过来还会巴我教训我:爸爸你刚刚怎么可以那样?」

骆以军表示,随着时代变动,作为五年级生,夹在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生养孩子的经验毫无前例可循,「像是小时我会父亲责骂,跪在祖先牌位,指责我不配当骆家的孩子,但这些是很父权、很儒家的。随着我父亲那一代离场,这套烙印在我身上的父权价值已经死掉了,我无法再用这些教导我的孩子。」

于是骆以军只能重新摸索,不只是亲子关系,更是一个「比较大的人类与比较小的人类」的关系,带着他们理解世界,「我在小孩还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希望他们能养成不同的观看的视角。像是带着他们逛市场,从各种角度观察世界,就像电影《抢救雷恩大兵》,最后其他人告诉主角:你要好好睁大你的眼睛,替我们看我们没有机会再看的这个世界。」

借由书写,骆以军一次次回顾、整理与孩子的回忆,就像他在〈多出来的那些〉中写到:「所有你在孩子小时,带他们走进的,与未来现实世界无关的,将来那些风景都会存在他们的心里面,在你不知道的时候,被他们召唤出来,像一张雾中风景的小底片。」

骆以军笑说,有趣的是,长大后孩子们早就不记得小时候特地为他们安排的那些经验,「我自己也是,如果记忆档案,每十年收集、拣选一批记忆档案,往下输送,到我现在五十岁,剩下的也不会很多。召唤记忆的过程其实很难,但我毕竟是写作者,就像《追忆似水年华》,在书写的过程中,自然会召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