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猝死 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图/本报系资料照)

最近因接种AZ疫苗死亡通报数逐渐增加,截至6月22日止,全台传出122人接种AZ疫苗后猝死,但这些人的死因是否与接种疫苗直接相关,仍有待厘清分析。无奈的是,疫情指挥中心只剩下报数的功能,对于这些猝死的案例,指挥中心没有分析与公布确实的死因,缺乏透明施政效果,也让未接种疫苗的民众一头雾水,不知道是否要去接种疫苗。

指挥中心除了以国外背景值相以比较外,对于这些人的死因,往往以有慢性病年老衰弱体质因素加以解释;但缺少科学医学上的即时验证,让人雾里看花。也由于指挥中心防疫政策的不透明,时间一久,易使得坊间市井小民以讹传讹,说什么AZ疫苗容易猝死,不如等待莫德纳或其他疫苗会更好,反让原有疫苗接种的成效往后递延。

观察有许多猝死者,多是在住院、洗肾、居家护理或有中风等重大风险患者,他们的死因不是因为疫苗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而快速致命,而是可能因为本来就面临健康的高风险因子,在接种疫苗后,却发生猝死情况。很可惜的是,在打完疫苗后,缺乏一套自我监测身体各种指数机制,让这些猝死者,丝毫没有挽救的机会或是重新再来的可能性。一般坊间的呼吁,往往只说,打完疫苗要多喝水等,却很少有医师在此建议,应多注意接种后的身体各项指数。

呼吁对特别是住在安养机构医院等机构的重大风险患者、长期卧床患者,至少要定时量测血压体温、呼吸及血氧数值,并做成纪录,最好是有连续的心电图的监测以及抽血检验血液化学指数。唯有监测并取得这些数值,才能据以分析猝死者是否与接种疫苗有相关;换言之,如果有监测这些生理征象参数,才能在猝死后,据以分析其死因,而排除与接种疫苗猝死的直接相关因素或证据

平常一般人,其实很少在施打疫苗后,量测自身体温、呼吸、血压、心跳,倘若自身血压偏高时,也往往不自知,通常是透过血压计一量才被数值惊吓。若经过评估各项身体指数,民众适合或不适合施打疫苗、或应何时施打疫苗,据以用这些数据让接受疫苗的民众自我评估健康风险,才是透明施政的开始。而在施打疫苗后,密切关注自身的各项生理征象或参数,才能得知自己的身体健康变化

若只简单归纳这100多例的猝死者,死因是年老多病或风烛残年,实在有点死得不明不白。缺乏数据化的监测资料,无法直接证明施打疫苗的品质,也会一再动摇民众对指挥中心的信任与透明施政的可信度。与其让这些平白无辜死去的生命数一再增加,民众徒增要不要打疫苗或者要打哪个品牌疫苗的疑虑,指挥中心应有一套科学与医学上的说理,每日厘清这些打疫苗后猝死的案例死因,并加以公布其身体监测数值与死因的关系,让民众安心接种并养成监测自我健康的各项数据习惯。(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脑血管疾病防治基金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