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等于被「开除」 日本众议员要高喊「万岁」?
「根据《日本国宪法》第七条,解散众议院。」每次日本众议院议长,宣读天皇诏书、解散众议院之后,在场议员必定全体起立高举双臂,呼喊三声「万岁」。但在众议院解散的同时,议员们等于通通被开除,为何还要「万岁」?
9月28日,本该是日本临时国会召开的第一天,但日本首相安倍动用了总理大臣特权,劈头就解散众议院,从议长宣读到议员高呼「万岁」,整个程序只用了「103秒」,让大选提前一年举行。
日本媒体注意到,会场中安倍面色凝重未喊「万岁」,这个问题,他们跑去问同样没喊「万岁」的自民党的笔头副干事长、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次子,众议员小泉进次郎。
小泉进次郎:「为何要喊万岁?我实在不懂。是因为习惯吗?还是因为一直以来都这样做?我不喜欢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却持续下去,我觉得这样的事情最好全部改掉。」
民主时代,还在吾皇万岁,确实有种违和感。尤其每次日本众议院改选,至少花掉纳税人600亿日圆搞选举,实在不是什么值得「万岁」的时候。
美国网媒《哈芬顿邮报》日本版,发挥柯南精神,搜集众多资料发现,日本众议院解散必喊「万岁」的文化,可追溯至明治时代,但延续至今并非有谁规定,而是一种「惯例」罢了。
至于高呼「万岁」的理由众说纷纭,包括以下几种解释:
也有比较迷信的说法:
尽管毫无根据,为了在激烈选战中胜出,讨个吉利也就宁可信其有。
根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保存的《帝国议会会议录》,1897年(明治30年)12月25日召开的「第11回帝国议会」(即日本国会前身),当时的会议记录记载,议长朗读解散昭书后,「有人拍手呼喊『万岁』」,被认为是起源。
不过,明治时期众议院解散,并非全都以「万岁」收尾,每一届状况多有不同,直到进入大正与昭和,「议长朗读诏书→议员呼喊万岁」的流程,才大致定型。
二战结束后,日本首次解散众议院是在1945年12月18日,也是在《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下的最后一次解散。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议员们一反战前习惯,只有拍手、并未呼喊「万岁」。
随着日本战后逐渐走出战败情绪,众议院解散的「万岁」戏码也跟着复活,除了1980年与1986年两次解散,由于不是在本院会议举行,而是在议长会客室直接宣读解散诏书,议员没办法喊万岁之外,其余每一次都依循了「惯例」。
最特殊的是上一次众议院解散,2014年11月21日。议长宣读诏书、唱诵日期之后,特别念了「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的名号,然后明确指示议员诸公们「请从这里开始万岁」,不过会议记录里面,没有记下这一句,记者是回顾当时解散的转播影片,才发现玄机。
难道议员们的「万岁」,是喊给安倍的吗?
当时日本内阁为了缓解延后调涨消费税的批评,提前解散众议院,要民众用选票评价「安倍经济学」,又称「安倍经济学解散」。但3年后的现在,日本经济不见起色,北韩威胁还日益加剧,内忧外患下,人气大不如前的安倍,再度使出提前让众议院改选的绝招,这次他冠上的理由是「国难突破解散」。
「国难突破」这个字眼,可是二战时期用语。根据日本国会图书馆的资料,日本报章上开始大量使用「国难突破」的说法,是在1937年中日战争(对日抗战)爆发之后。比如,七七事变2个月后,1937年9月10日的《读卖新闻》晚报头版,就出现这样的标题:「皇民一致国难突破/ 正是举国动员之秋」。
这则新闻报导了当时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第72回帝国议会」开院式上,针对刚爆发的中日战争,以中国「长年排日抗日的国家政策,侵害日本帝国权益」的理由,诉求侵华的正当性。
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近卫文麿,每当要对国民诉求重大讯息时,就经常使用「国难突破」。例如1940年9月《读卖新闻》早报头版,标题写道:「国难突破,一路开拓光明/ 首相请求国民发奋」。这则新闻是关于德义日结为三国军事同盟两天后,近卫对国民发表的演说。演说中他提到:「这应该说是我们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一场国难。」
演说发表3天之后,《朝日新闻》晚报,出现一则署名明治制菓的广告,印有两组标语:「亿兆一志(亿兆人一心)国难突破/ 祝 日德义三国同盟成立」。当时这种充满爱国意识的广告,被称为「献纳广告」,企业自发性的刊登战争口号,在二战时期很常见。
隔年1941年1月22日的《读卖新闻》晚报头版,刊登了近卫文麿的施政方针演说的内容,标题写到:「目标前所未有的国难突破/ 觉悟的时机来到」。就在同一年的年底,12月8日,日军攻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隔天的《读卖新闻》头版大标,变成更直接明了的「国难来了,国难来了。」
刊登在同个版面,关于昭和天皇「宣战布告」的文章中则提到:「朕亲自报告宣战布告之事,并祈求国难突破之际神明保佑。」
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国难突破」这个字眼,未曾在日本的报章上消失过。不过,1944年末,当美军开始空袭日本本土、冲绳登陆作战、并对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国民真正开始体验战争苦难时,报章就避免使用「国难突破」了。
时隔72年,「国难突破」又再次出现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至于原因,安倍在9月25日记者会上这样解释:「少子高龄化、北韩情势,几乎可以称为『国难』的事态,我要发挥强势领导力…即使要举行痛苦的选战,为了跟国民们共同克服国难,无论如何都要倾听国民的声音,所以这是解散是『国难突破解散』」。
安倍是否忘记了,80年前发生的那场「国难」,8年后演变成日本毁灭性的战败。80年后的这场「国难」,日本想安然度过,还取决于赢得众议院大选的总舵手,要带领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
资料来源:Huffingtonpost.jp、Buzz Feed News Japan、朝日新闻
更多镜周刊报导【意外的刺客(五)】北韩暗杀行动的真正动机【意外的刺客(四)】果真「扬名国际」!星梦不成反成杀手【意外的刺客(三)】从乡下乖乖女到都市放荡女 印尼杀手的移工悲歌【意外的刺客(二)】吸收特种行业女子 接受「明星魔鬼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