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台湾ETF起飞 陈冲忆流金岁月的故人旧事

依据投信投顾公会的资料,国内ETF投资人的总数,已于今年三月超过共同基金投资人的总数。前行政院长暨新世代金融基金会董事长陈冲表示,犹忆十七年前,国内第一支ETF台湾50启动时,我在典礼致词,当时因国人对Exchange Traded Fund仍属陌生,为加强印象,我表示ETF也可写为Expect Taiwan Fly,希望台湾金融从此起飞! 此一说法,当时也引起媒体的注意。如今ETF确已飞入云霄,当时出力人士,部分已引退,部分已弃世,但资本市场创新的精神常在,创新的动能不衰。

陈冲撰文指出,十七年时间,从国人对ETF一无所知开始,到超逾共同基金,一路走来,自然诸多感触。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国内第一支ETF将发行满十七年,在届满十七岁前,完成超逾前辈(共同基金)的里程碑,值得一书。

2002(民国91)年2月,内阁改组,我离开政务次长公职,适时补实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一职。在此之前,交易所董事长都是历任董事长职场上最后一份工作,换言之,有点养老意味,不过当年我还在early fifties,总思金融市场持续有所贡献。就任之初,看到交易所同仁前一年的一份研究报告,「ETF在台湾发行交易之可行性研究」。ETF的报导,以往在国外财经杂志也曾看过,但似懂非懂,看报告具名者三人(徐树滋葛思惠陈正斌),遂请来主管一谈,了解是被动投资(Passive Investment)的产品

早年在银行服务时,曾参与国内第一家投信公司的设立(1983),对共同基金略有了解,当时对这种集合投资的概念,固然惊艳,但总觉得散户无力介入投资决策,而共同基金买卖手续费偏高,客户不无怨言。在与徐树滋经理与汪万波副理一谈后,感觉ETF正是解决多年困扰的金融产品,当下决定着手推动。

ETF,当时中文译名初步定为指数型基金,顾名思义,当然要以指数为标的,台湾股票市场本有指数,但因将全体股票纳入,没有掌握重点,代表性也不足,如另订指数,又恐投资人陌生。正好台湾证交所与伦敦证交所(LSE)签约结盟,故利用此机会与其子公司富时公司(FTSE)此一专业提供指数服务的机构进行合作。双方合组委员会,共商成分股,并在台港轮流开会,交换经验,且借此建立台湾50之国际名声

有了指数,又需要觅一投信公司为合作伙伴,以该指数为标的,进行商品设计。同仁表示宝来集团白文正董事长及其团队,研究被动投资之ETF已有一段时间,由专业及经验言,最为理想。白董本旧识,对新金融商品有强烈的兴趣与意愿,一拍即合,白董又愿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市场整合,谆谆君子,令人敬佩。可惜天不假年,六年后白董辞世,未能亲见ETF超越共同基金的一日,至为可惜。

近年来ETF的商品结构,不再仅被动式的投资管理一篮子股票,目前市场上ETF琳瑯满目,例如商品型、杠杆型、反向型及结构型等,投资人、甚或参与者都不甚清楚风险所在,在急速成长时,也造成不少投资纠纷,未来物极必反,反璞归真,也未可知,祝福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