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重出江湖
■曾是鸦片王国的「金三角」,因当地政府大力扫毒而沉寂,但近年拜亚洲经济崛起和生产新式毒品所赐而重振「毒」威。
■But the Golden Triangle didn't die. It did what any good business does in our globalized age: expand its markets and diversify its product range.
东南亚寮国、泰国和缅甸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正是恶名昭彰的世界毒品大本营之一「金三角(Golden Triangle)」。据联合国毒品暨犯罪办公室(UNODC)估计,1993年光是缅甸的鸦片产量就将近1,800吨,但经这3国大力扫荡,10年后东南亚的鸦片产量降至350吨,相较阿富汗与哥伦比亚的毒品势力持续坐大,金三角的世界最大鸦片工厂名号似成明日黄花。
但据时代杂志报导,昔日以黄金交易鸦片而得名的金三角并未消逝,它也效法全球化时代成功企业做法,扩展市场并致力产品多元化。
首先,替老产品开发新客户。过去海洛因先南运至泰国再流向国际市场,现今主要北销中国,2008年中国有220万人吸食主要产自缅甸的海洛因,数量达45吨。
再来到1990年代末期,金三角开始生产助这个大毒窟重振声威的新式毒品「冰毒(Methamphetamine)」。不似鸦片或海洛因有特定拥护者,冰毒却是老少通吃,尤其对亚洲年轻人的胃口,普及度之高令政府惶恐。
鸦片种植规模扩大
冰毒在亚洲泛滥横行,可谓亚洲经济惊人成长的后遗症。亚洲经济崛起,贸易自由化,运输成本降低促进人货流通及中产阶级兴起,让金三角毒枭多了数百万交易对象。
更糟的是,金三角传统毒品鸦片亦有增产趋势。缅甸的鸦片种植量连6年萎缩后,2007年又开始回升,估计去年缅甸鸦片产量580吨,相较2009年激增76%,寮国与泰国栽种鸦片规模也明显扩大,UNODC官员担心今年只会有增无减。
无论在寮国村庄、泰国建筑工地及上海、东京或达卡的夜店,买冰毒和买碗面一样容易。UNODC去年12月指出,在泰国称为「亚霸(yaba)」的安非他命类兴奋剂,还有摇头丸和K他命之类的迷幻药,成了中国、台湾、日本与东南亚等地的热门毒品。2009年泰国每5位接受治疗的毒虫,就有4人是戒亚霸的毒瘾。
全球犯罪组织分杯羹
亚洲吸毒人口众多带来的庞大利益,吸引全球犯罪组织都想来分一杯羹,现在亚洲机场经常逮到携毒闯关的伊朗和西非毒骡(drug mule)。
亚洲的缉毒官员只能用疲于奔命形容。2009年泰国警方查扣近2,700万粒冰毒药丸,去年破获数量更高达4,000万粒,暴增5成之多。泰国皇家警察总部主管缉毒的高阶警官素猜说,「今天查获200万片,明天毒枭会再制造1,000万片,缉毒工作永无止境。」
曾有多年在泰国缉毒经验的前美国缉毒署(DEA)干员透露,不肖官员向大毒枭通风报信泄漏军警的计划,常使缉毒行动功败垂成,就算这些贩毒头子落网,在贪官污吏的包庇下没有一个吃牢饭。
尽管DEA官员自诩缉毒有成,与泰国等伙伴国联手下「基本上已瓦解金三角,」但有专家不以为然。UNODC东亚暨太平洋代表路易斯指出,「在破获数量增加的同时,意味有更多毒品外流。」且棘手的是,大部分制毒工厂未被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