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书院两岸散文奖 征文回响热烈
厦门海沧城建集团董事长谢元荣(左)颁赠评审聘书予台湾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杨渡。(记者洪肇君摄)
10月19日,台大退休教授夏铸九等两岸建筑名家,共同推动金沙书院重建之钥。(记者洪肇君摄)
由福建厦门海沧城建集团与台湾《中国时报》合办的第四十届旺旺.时报文学奖暨第一届金沙书院两岸散文奖,10月19日上线收件以来,获全球华人热烈回应。不同于过去文学奖征件习惯于最后一周才涌进作品,线上收线半个月就有几十件作品投进。
这是两岸第一次合办高奖金的散文奖比赛,最高奖金新台币15万元,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怀,只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举凡建筑、民俗、信仰、职人工艺、饮食小吃、人文历史、地名风俗、城乡情怀皆可。文长限3000字以内,报名至12月30日截止。征文办法详见台湾中时翻爆官网或大陆邮箱[email protected]。
这项比赛邀请两岸知名作家担任评审,城建集团董事长谢元荣日前就代表聘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前秘书长杨渡为评审。杨渡曾获时报文学奖、台湾文学奖、海峡两岸年度作家奖等荣誉,著作等身,今年更以《1624.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一书走红两岸,为了考究颜思齐开拓台湾的历史,遍访日本、菲律宾、欧洲等地,试图从外国人的文献中,找到当时对颜思齐的记载。
「金沙书院」创建于明朝,前身是葡萄牙人公馆,当时的海沧镇可以对外贸易,大约有500多名葡萄牙人居住在港口边,建立了金沙公馆。后来海禁重起,葡萄牙人被迫离开,而地方士绅则利用留下的金沙公馆改为学堂,是为金沙书院。
明朝进士喻时,曾编制「古今形胜之图」,到闽南大儒林希元于嘉靖年间主持金沙书院时,重新刊印这张地图。目前收藏在西班牙印地亚斯总档案馆的「古今形胜之图」,就是林希元重刻本。也就是说,欧洲人收藏的第一张中国地图来自「厦门海沧制造」。
结合时报文学奖与金沙书院,今年首度创设金沙书院两岸散文奖,希望全球华人共同参与。比赛取首奖1名、二奖2名、参奖3名,奖金分别是新台币15万元、5万元、2万元;另取佳作5名奖金1万元。得奖者明年4月至厦门参加颁奖典礼,交通食宿均由主办单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