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去自闭症标签 导演林正盛为「我们的孩子」办学堂
经历几次生死交关、拍星儿纪录片后,林正盛打破人对人的区隔,他认为给「生命状态不同的孩子」机会与空间,他们愈靠近我们的社会生活,就愈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
一个下雨天,导演林正盛骑机车经过十字路口,捷运大水泥柱挡住他的视线,对面疾驶而来的瓦斯小货车司机也没看见他,没见到彼此的双方直接对撞,机车被卷进货车底,「我的身体翻覆滚动,幸好车子紧急煞车,轮胎就停在我头边,只要慢个1、2秒,我的头颅就会因被车轮辗过破裂而死,」他在《转弯的人生更美丽》写着。
曾近距离直视死亡 更能面对状态不同的生命
林正盛从小劫难不断,父亲以为他没机会长大。9岁时,林正盛就经历过生死攸关的大手术,也曾经骑脚踏车打滑险些冲下山崖;跳到沟渠消暑心脏差点麻痹;玩到踩空摔下一层楼半的地面。从小到大数次跟死亡打照面,他在书里坦言:「车祸这次招呼打得有点过头。」
正因为看过死亡的面容,林正盛展现对不同生命样貌的接纳,这也包括一群他所谓「生命状态不同的孩子。」
林正盛的前半生,堪称风光。以剧情片成为柏林影展、亚太影展与金马奖得奖常客的林正盛,50岁后却投身纪录片,并透过人生伴侣绘画老师韩淑华结识自闭症及亚斯伯格症孩童,与孩子口中的「韩老师」为提升泛自闭症者的生活品质努力。2010年为他们拍摄纪录片《一闪一闪亮晶晶》,2016年又与韩淑华、企业界共同创办多宝艺术学堂(台湾多宝格艺术发展协会)。
他随韩淑华称泛自闭症者为「我们的孩子」,一方面凸显他们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怀,另方面借此撕去自闭症、亚斯伯格症者的标签。
「我觉得很奇怪,人类为什么永远在做区隔?把你隔开,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林正盛说:「现今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选择区隔,弄到最后彼此对立。」
他开始致力拿掉泛自闭症者的标签,呼吁社会不要以「沟通障碍」的有色眼镜看待「我们的孩子」。他认为,障碍起自于「我们是对,他们是错」,当多数人感到有一群少数人的逻辑与行为超出他们建构的社会框架,就会诉诸排斥与排挤,使少数人更难融入社会。
林正盛认为,打造「我们的孩子」与多数人共融的社会将是重要课题,泛自闭症者「一个人一个样」,若能充分发挥潜能,他们多元的样貌能够丰富社会;反之,社会将付出周济或安置的成本,孩子们的天分则被埋没。
将作品开发成商品 为自闭症者开一条谋生的路
韩淑华谈起学堂的驻店工作者怡初,从幼儿园起便跟随她学画,入社会后却进入庇护工场包装饼干,每天8个小时,日复一日,眼中的神采消失殆尽。「不是包饼干不好,而是她从小就天马行空、想像力丰富,虽然有自闭症,但爱画画的孩子眼睛是亮的。当她停止画图,神采就没了,眼神变得黯淡,只剩下自闭症的样子,你会觉得很不舍。」
怡初不是特例,许多韩淑华从小教画的自闭症孩子长大后都面临谋生的困境。「未来不知道在哪里?这么多年来你对他们的感动,难道就这样没了?好像一场美梦,毕业后踏入社会却就这样停止,」她不禁忧心。
韩淑华想向社会证明自闭症者可以发挥内在潜力,自食其力谋生,多宝艺术学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集结有志之士成立。她本人担任学堂、协会艺术长,林正盛出任理事长,一个掌内负责学堂、孩子们的日常,一个掌外担起与外界的沟通与倡议工作。
由于学堂空间不大,目前仅能容下3名常驻的泛自闭症艺术工作者,全部随韩淑华学画超过10年以上,有些更是韩淑华从小看到大。没有驻点但与学堂有合作关系的「我们的孩子」还有十几位之多,有的获得企业捐助,领有月薪。
多宝也成立网路商城,将画作制成家饰布、座椅靠垫、丝巾等生活用品贩售。用品上的画作舍一般印制,采用数位印染,为的是如实保留画家们的所有笔触。例如其中一位,树纬的长幅风景画卷轴被印制成真丝围巾,一条定价近新台币3000元,至今也已卖出200多条。
林正盛:不要太担心社会怎么样对你们,专注把你们所会的东西发挥出来,这是你们能给这个世界最棒的礼物。(图片来源/陈德信)
打造与社会接近的空间 让他们更能发挥能力
树纬弹了一手好钢琴,采访当天为我们即兴演奏两首曲目,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指尖流露的音符竟毫无生涩感。「怎么样,弹得不错吧!」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他最近听了一场由台湾肯纳自闭症基金会举办的音乐会后,画作的内容尽是音乐,以纸上布满的圆点表达他对音乐的感受。
柏均的画作十分写实,自画像有如自拍照。他坦承对人惧怕,最担心的就是人家不理他,林正盛劝他「别想太多」。当被问到进入学堂后有何改变?他说:「之前在家很闷,进来之后,如果有客人,会问要不要喝个咖啡?」与人的互动似乎自在许多。
学堂成为「我们的孩子」与一般人共同生活的园地,「给他们机会与空间,他们愈靠近我们的社会生活,愈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林正盛说。但现有场地已不敷使用,正在寻觅更宽敞的地点,以便容纳更多泛自闭症者在此从事艺术创作。
(图片来源/陈德信)
一路引领林正盛进入自闭症者关怀领域的韩淑华表示,20年来国内的相关教育已经起了相当的改变。曾任职新北市自闭症潜能发展中心的她指出,过去自闭症孩童的艺术教育属于一般老师工作范畴,兼着教美劳、唱游,没有专责的艺术师资。自从韩淑华踏进自闭症特殊教育后,20年间专业师资纷纷投入音乐、舞蹈、戏剧的课程教授,「现在五花八门,什么课程都有。」
电脑与社群软体的发明尤其造福「我们的孩子」,韩淑华说,她曾认识一名自闭症青年,极度不擅长人际往来,但喜欢打电脑,「他打出来的文字,远远超过他讲话时给我们的印象,当可以借由电脑把心里的话诉诸文字时,他是很流畅的。」
网路对他们的学习也有帮助。一些亚斯伯格症者有惧学倾向,「他们通常很聪明,透过网路就不会因为没外界接触而无法获得知识,」韩淑华说。
过去15年,林正盛、韩淑华、「我们的孩子」形成一个铁三角,但如果有一天男女之情不在,林正盛仍会爱孩子如常?他回答,孩子们虽然是经由韩淑华认识,但这些年来早已建立与他们之间直接的情感连结,「因为他们,我看到生命更大的可能,对于生命多样化的认知也彻底改变。」言谈间满是对生命及其可能性的惊奇喟叹,让人不禁想到,要不是早年数次近距离直视死亡,对于生命这件事,一个人大概也很难有这么深刻的体会。
林正盛│曾为面包师傅,后踏入影坛担任编剧、导演,获柏林影展、亚太影展、和金马奖等多类奖项。2003年结识为自闭症者教绘画的老师韩淑华,并投入关怀工作,拍摄纪录片《一闪一闪亮晶晶》,现担任多宝格艺术发展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