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跟着节气养生 中医提醒:秋天慎防季节性便秘

中医的时间医学强调要顺应四时养生,也就是利用季节性养生大法。(示意图/Shutterstock)

扶原中医体系总院长郭大维及资深医药记者王瑞玲共同出版《让肠胃动起来 》(时报出版)一书,希望透过这本书,教读者如何透过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观察日常生活中肠胃的各类问题,继而透过中医的方剂、按摩、食补、中药茶饮等方式,让肠胃重新活跃起来,回到正常的功能!

郭大维说,中医的时间医学强调要顺应四时养生,也就是利用季节性养生大法,来顺应身体机能四季变化,当然脾胃疾病发生的时间也不例外!在门诊中就有遇过一名女性的脾胃病患者,都是在每年的特定季节现身,我都跟她开玩笑说:「我们是牛郎与织女,一年就这些日子可以见面。」她每到夏天食欲就变差、体重变轻,甚至还会精神不济。也遇过一名年轻的女患者,只要一换季腹泻就会发作,每逢季节转换时症状都会加重,简直比气象报告还要准。

●四季容易造成脾胃病的原因

〔春季〕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中医认为春天属「肝」。此时肝火旺盛,容易有郁结不舒、容易焦躁、易怒的现象产生,主要原因在于中医五行学说的「木克土」(中医五行:木属肝,火属心,土属脾,金属肺),所以春天时,脾胃就容易变成肝的「受气包」。当肝太旺时,连带着脾胃就会受到影响,造成脾虚。此外,胃出血、消化性溃疡也最容易在春天发病或症状加重。饮食建议:以健脾和胃为主。饮食上可以多摄取小米、玉米、糙米。

〔夏季〕

台湾的夏季气候潮湿闷热,同时也是肠胃病的好发季节,这个时候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食物很容易腐败或变质。此外,由于天气闷热,很多人喜欢吃冰冷食物、饮品来消暑,但食用过量容易伤脾而导致「脾失健运」,脾的运输消化功能失常,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腹泻、腹痛的情形。症状轻微者,出现腹鸣、肠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甚至四肢水肿的情形。饮食建议:夏季饮食以健脾利湿为主,可以多补充山药、白扁豆、莲子、薏仁。

〔秋季〕

立秋时节气候多变凉爽,阳气也开始渐衰,这时很多人会感到食欲大增、睡眠时间增长。身体为了抵抗寒冷,也会开始储存脂肪而造成发胖,或容易暴饮暴食,加重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而季节性便秘,也常在秋燥的时令显得更为突出。加上昼夜温差大,腹部容易着凉,使肠胃蠕动变化而导致腹泻。饮食建议:立秋饮食以补中益气为主,饮食方面以温食,像是粥品就相当适合。此外多补充养血生津的大枣,也很推荐脾虚、气血两亏的患者食用。

〔冬季〕

冬天的寒邪,容易损伤脾胃阳气,易引发胃病。有虚寒性胃病的人,在遇到气温低的冬季当然就会更加不适,会有疼痛、胀气等情形出现,所以要特别注意温养食疗与防寒保暖。不过特别提醒,冬天虽是进补的好时节,也要讲究节制,切勿暴饮暴食,如果一次吃得太多,是会把脾累坏了!其次是冬季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若饮食不节制,更容易损伤脾胃,反而失去调养脾胃的原意。冬季阳气虚,脾阳不足,胃脘部受空气的影响,胃酸分泌也会增加。使得保护胃部屏障的胃黏膜作用减弱,继而出现胃溃疡等症状。饮食建议:以温补为主。冬天养脾可以多吃一些牛、羊肉、五谷杂粮、坚果,尤其像坚果是非常好的健脾食物,不过也因属性较温燥,适量即可。

(本文摘自《让肠胃动起来》/时报出版)

《让肠胃动起来》/ 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