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凤山「跨虾米艺术节」

闭幕演出由「台湾风歌乐集x弓爵大提琴乐团x微熟成乐团」担纲,台湾风歌乐集以田野调查,制作具在地文化特色的歌谣,结合大编制的大提琴等乐器,唱出熟悉又创新的凤山歌谣。(摄影/Carter)

凤山的第一个地方艺术节「跨虾米艺术节」,今年于11月20至21日举办,以凤山这块土地上丰饶的文化资产为养分,免费音乐会、跨界实验表演、移动式的环境剧场,以及特色文创导览等多元活动,凝聚所有创作者与参加者,一同为凤山写下珍贵的在地回忆。

「跨虾米艺术节」是民间自发策画的活动,展现自由的创新精神,也凝聚相同意识的地方人士,透过艺术节的举办,为老街区注入创作活水,也让城市带来更多活力。(摄影/朱上均)

用艺术号召一场生活革命

风和日丽的凤凌广场舞台前,来自旗山的「台青蕉乐团」响起轻松摇摆的节奏,充满南国气息的台味香蕉摇滚,为第三届跨虾米艺术节揭开序幕。

7组驻地创作的艺术家,在为期两天的艺术节中进行演出,还有深度导览与工艺体验,免费草地音乐会和艺术展览等活动。活动场域则跨越室内与户外,包含地标凤山古城、凤仪谷仓、香火鼎盛的城隍庙,乘载眷村回忆的黄埔新村,不为人知的巷弄也都成为创作者舞台,从早到晚的精彩节目,为凤山描绘出一道色彩多元的艺文风景线,吸引民众走出家门共同参与。

《欸,我回来拉!》音乐创作者邱宥芩邀请观赏者参与演出,结合音乐、戏剧与环境氛围,探索自己内心的声音。(摄影/朱上均)

以凤山为据点的跨领域音乐剧团「南熠乐集」,从2019年发起跨虾米艺术节。一开始是为了让同为跨领域的剧场创作者,能有个表演的空间,于是利用咖啡店二楼等闲置空间,以艺术节形式进行发表。团长林唤玲说:「我希望用节庆的概念吸引民众参与,让艺术走入生活,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活动从首届4档节目,到今年发展成12场表演4场导览,也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加入了高雄市凤山城文化志工协会、台湾风歌乐集等地方单位参与,让内容更深化在地,规模与回响逐步扩大。

在曹公圳演出的「源」以饮水思源为发想,创作者赵自在借由音乐演出,从城市的起点水源开始,道出对环境保育的思考与重视。(摄影/Carter)

户外主舞台连续两天乐队接力,演奏属于在地的音乐,让人们可以坐在草地野餐,聆听音乐跟着摇摆,释放内心的艺术感性。负责开幕演出的「台青蕉乐团」透过轻摇滚,分享旗山地方故事与香蕉田里的农工生活。闭幕演出由「台湾风歌乐集x弓爵大提琴乐团x微熟成乐团」三团联手,8首凤山歌谣以阵容庞大的大提琴、流行乐团搭配人声婉婉道出,让在场民众听得如痴如醉,沉浸在凤山的老城回忆。

画家蔡沐橙在凤山黄埔新村即兴作画,诠释抽象的凤山印象,而即兴作画的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行为艺术。(摄影/朱上均)

「凤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底蕴深度都很丰厚。」林唤玲说:「但很多人对这里的故事并不熟悉,我自己也是到了快40岁才真正去理解。」让艺术家说凤山的故事,艺术季甄选7位创作者至凤山驻点创作。邱宥芩以互动式音乐剧场,在黄埔新村的底加困民宿,引导参与者共同思索「家」的归属感。两场环境剧场,《路过之间》创作者喻敏婷透过身体和服装,引导人们穿梭在后巷、老城区等常民聚落,在建筑与街道的缝隙中,透过移动重新审视与连结记忆。来自台中的表演团队「狂梦艺术」结合马戏、舞蹈、物件等表演形式,以凤山城区为移动式背景,带来异想天开的感官新体验。

在黄埔新村演出的《眷村故事—时光收纳》,创作者游婷芳穿梭日式老宅角落,以肢体互动映照自身记忆,构筑颜色已经斑驳的年代。(摄影/朱上均)

利用艺术连结彼此,主办单位推出观戏X商家特惠PASS,希望为在地商家带来人潮。导览路线中也安排打铁工艺、红龟粿制作4种文化体验,为凤山文创产业与传统手工艺尽一份力。「我们希望能打破剧院的围墙,让民众了解表演艺术其实离生活很近。」林唤玲说:「地方型艺术节不只是一个节庆活动,而是一个由地方的人们所共同创造出来的大型作品。」把艺术带到凤山人的家门前,多元创作打开想像视野,让人们对生活的土地拥有更深感情,也希望为老市镇灌注新的活力。

本文作者:李瑰娴

《Takao乐高雄》2021/12

《Takao乐高雄》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