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右上方、摸鼻子、记住所有细节... 说谎者7个行为信号

▲人际关系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网搜小组综合报导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谎言,那么要怎样分辨真伪,让自己不至于蒙在鼓里呢?一个谎说得再好,也会有破绽,你或许可以从以下7方面观察看看。

1.说谎时不使用「我」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认为,人在说谎的时候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会本能地把自己从谎言中剔除,例如你朋友昨晚为什么没来参加订好的聚餐,他抱怨说因为车抛锚了,如果是说谎,通常会用「车坏子」,而不是「我的车坏了」。因此,如果你向某人提问,对方反复省略「我」,就有被怀疑的理由

2.皮笑肉不笑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心理学教授杰夫里‧考恩发现,真正的微笑是均匀的,在脸部两侧是对称的,它来得快,消失得慢,「它牵扯了从鼻子嘴角皱纹,以及你眼睛周围的笑纹。」伪装的笑容则来得慢,而且有些轻微的不均衡,当一侧不是太真实时,另一侧想做出积极的反应。另外,因为眼部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所以说谎者的眼睛是毫无笑意的。

3.眼神闪烁很多人都听过,说谎会因为心虚而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因此,有些高明的说谎者会反其道而行,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不过,他们可能因为注意力太集中,眼球开始干燥,会更多地眨眼,这是致命的讯息泄漏。另外,有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人说谎时,眼球会看向右上方。如果是试图记起确实发生过的事,则会向左上方看。

▼人际关系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4.不自觉地摸鼻子西班牙研究显示,人说谎的时候,身体的反应是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所以会脸红,这还会让鼻子膨胀、发热。虽然这可能是透过肉眼观察不到的,但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自然地去触碰它。

5.触摸自己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指示被实验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的提问,并分别记录刚刚下达指示后、说谎前、说谎时、说谎以后等各个时间的非语言型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

结果显示,刚刚接受指示后,被实验者说谎,回答变得更加简短,而且还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触摸身体某部位等细微的动作专家认为,人在说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多种身体动作的变化而暴露无遗。

6.音量音调忽然变了说谎时音量、音调升高,往往是为了掩饰心虚。

7.记住所有细节很少有人能记住所有事情,例如问家人昨晚睡觉前都做了什么,他们难免会在叙述过程中记错几个细节,「我坐在电视前…喔,不是,我先打了个电话。」不过,说谎者不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中把假定的情景都想好了。

参考来源:生命时报家庭医生在线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