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为先 蒋鼎文纠结的1942

1938年蒋鼎文(左)与蒋介石摄于西安。(程伶辉提供)

电影《一九四二》,时任河南战区第一司令官的蒋鼎文(右2,于震饰)与李培基据理力争。(取自截图)

两名小学生摄影作品《啃树枝果腹难民》前观看。照片观众展示了1942年前后中原饥荒纪实影像。(新华社

大陆在2012由导演冯小刚拍摄的抗战电影《一九四二》中,描述了抗日战争历史事件。电影汇集了众多大陆一线红星。其中演员于震在影片中精湛演绎了河南战区的司令官蒋鼎文。英武帅气军装造型,难辨真假的反问长叹,无论为官为军还是为人,于震在当年受访时都坦言,蒋鼎文都比想像中要更复杂。

在电影的演绎中,于震饰演的蒋鼎文一身军装造型,英武逼人,一出场便与演员李雪健饰演的李培基就军粮征集问题有理有节的据理力争。不过与电影中李培基隐瞒河南缺粮灾情不同,时任河南战区第一司令官的蒋鼎文,对待军粮问题可一点也不肯作出退让。

直言不讳 遭蒋介石训斥

但实际上,蒋鼎文在赴西安参加军事会议时,将河南灾情如实报告给蒋介石。然而,因为所述事实与李培基的陈述完全不同,蒋鼎文还因此被蒋介石训斥了一番。其实,蒋鼎文是蒋介石的心腹,电影里,面对李培基的恳求巧妙回应,面对兄弟们的激动一声长叹,蒋鼎文为官的直言不讳、懂上司,表现的淋漓尽致。

史实里,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的大饥荒,是由于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不断的战争让民生资源短缺,大多的物资被送往给前线军人优先使用。作为前线第一司令,蒋鼎文当时以一句「饿死民,国还在,饿死兵,国就会亡」的反问,让观影者对于这段历史有所思考。

确实,作为军队的将领,首先要保护手中的兵,这样才能谈胜利,然而灾民饥荒的情况相当惨烈,在两者选择间,想必蒋鼎文在当时也历经了一场天人交战。电影里于震将蒋鼎文当时心里的纠结演绎得十分到位,在蒋鼎文记忆里,或许也真的有这么段故事。

战争的代价是如此残酷,即便蒋鼎文身为将领,在战争中仍然只是一个被动角色;河南当年的大饥荒是个人的责任,亦或是历史的必然,电影中没有给出定论,而是留给观影者思考。

謢兵救民 时代的矛盾无解

作为蒋介石钦定的「五虎上将」,蒋鼎文在战场上立了数不清的战功,但有些未经考证的负面野史,造成他的历史评价一直争议不断。 在《一九四二》蒋鼎文虽不是核心人物,但少数出现的几场戏当中,便成功刻画出他在时代下所面临的心理矛盾。

戏中的蒋鼎文巧妙反问,既表现抉择之难又显现其善辩之能;接到上峰命令需要撤兵,面对激愤的手下,戏中刻划的蒋鼎文转身而叹,一个背影一声长叹,领导能力与揣摩上司心意的能力就此突显;蒋介石发出求救要求援粮时,蒋鼎文是唯一陪同前往的将领,身分地位可见一般。在蒋鼎文出现的三场戏中,人物性格层层递进,最后反转,除了归功于于震的演技,蒋鼎文曾经历经的纠结以及在抗战中的地位,也为这个角色提供相当的厚度

蒋鼎文

(1893年-1974年1月2日),字铭三,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浙江诸暨盘山(亦称磨石山)人。获青天白日勋章,曾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浙江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