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保甲宿舍」倒在怪手下 日治与眷村回忆只能看照片
▲新竹州保甲修练所宿舍遭拆除。(图/竹堑文化资产行动前线提供)
新竹市日治古迹建筑「新竹州保甲修练所宿舍」2日遭市政府拆除,引起地方多个地方文化团体抗议。其中以「竹堑文化资产行动前线」为首等7个文化团体发起连署,要求新竹市文化局说明「保甲宿舍」不具保存的理由,并中止黑箱文资审议,审慎面对其他现存超过50年公有建物。
「新竹州保甲修练所」建于1940年代日本殖民后期「皇民化政策」的产物,为警察与地方组织共治的代表建筑,是过去台湾遭受殖民控制的暗黑遗产(Dark Heritage),也是国际文化遗产研究的重点之一。关心新竹旧式建筑的市民董惠文表示,保甲宿舍在国民政府来台后改为眷村,原本内部空间又分割成许多小隔间,融合了日治时期保甲功能的公共性质,「又加入战后眷村『屋中屋』的特殊型态」。
▲保甲宿舍在国民政府来台后改为眷村。(图/网友董米亚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保甲宿舍中可见战后眷村『屋中屋』的特殊型态。(图/网友董米亚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如今保甲宿舍因为都市计划面临拆除,以「竹堑文化资产行动前线」为首等7个文化团体在连署声明指出,保甲宿舍的土地产权是新竹县政府,文化资产保留权则在新竹市文化局;文化局受制于县政府公办都市更新案,只得回应「尊重县政府处分权」,诡异的是还让与市议会副议长许修睿关系良好的「勤睿建设」得标土地。参与连署的清大学生汪生在脸书表示,保甲宿舍在3年前就被文化局认定破损严重、修复不易,接着就疏于修缮让它「自然腐朽」;等到够破烂的时候再顺理成章拆除,「这就是新竹市政府文化局的态度吗?」
▲新竹州保甲修练所原貌。(图/竹堑文化资产行动前线提供)
新竹市文化局在5日表示,位于东光段光复路二段792号的「新竹州保甲修练所宿舍」,103年曾安排3位文化资产专业委员到场现勘,一致认为建物损坏严重,且没有居住史及人物史资料,判定不具文化资产价值。105年5月中原大学黄俊铭老师所完成的「新竹市老屋普查与旧建筑空间再利用调查研究计划」中,也认为文化资产价值不高。
文化局现勘委员表示,该建物面积为1,061平方公尺,现况毁损较严重,内部天花及地板多已毁坏,除可从屋顶略窥格局外,其余已难了解原貌。近年来附近又增建砖造墙铁皮对外貌也造成破坏,恢复原貌难度较高;内部构造亦多遭改变,原形貌比例偏低,因此才判定不具文资价值,建议解除列册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