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蒋鼎文 差点取代张学良

昔日广州黄埔军校,已成名胜古迹。(本报系资料照片

张学良在台湾过着幽禁的岁月,赵四小姐始终相伴。图为北投故居。(本报资料照片)

西安事变主角蒋介石(右)、张学良(左)及杨虎城(中)在事变发生前合影。(本报系资料照片)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所居行馆。(本报资料照片)

飞将军蒋鼎文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同时位居「八大干将」之列,可见他军事才能相当了得;鲜为人知的是,西安事变前,对张学良失去信任的蒋介石,就曾想以蒋鼎文取代其位置,接替剿共任务。屡次位居要职也表明蒋介石对他的重视;事实上,蒋鼎文智勇兼备、坚毅不挠的性格让他早在黄埔军校时就被蒋介石提拔。

黄埔军校在1924年中旬成立。蒋鼎文当时毅然辞去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之职,投身黄埔军校,担任第1期学生队中尉队长军衔降了4级,虽然屈就,但也显示当时黄埔军校对年轻有为军人吸引力,以及蒋鼎文对于黄埔军魂意志与向往。

早起锻炼 留勤奋印象

由于蒋鼎文自小就习惯早起锻炼,在黄埔军校时经常被时任校长的蒋介石碰见,因此给蒋介石留下了「勤奋」的印象。蒋鼎文进入黄埔军校的第一年,在一次野外演习中担任连指挥官,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加仑正巧在现场观摩。加仑当场向蒋鼎文针对战术上的几个动作进行提问,他一一对答如流。加仑转头便向蒋介石说:「此人可重用。」这价值连城评语,加深了蒋鼎文在蒋介石心中的重要性

同年10月,蒋鼎文被蒋介石升任军校教导团第1营少校营长。自那时起,蒋鼎文一路顺遂,在1929年升任中将军长。中原大战在1930年中旬爆发,蒋鼎文随即就有机会发挥其御兵长才,一展拳脚

蒋鼎文率部与冯玉祥军队作战。在这次军阀混战中,蒋鼎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行动迅捷,料敌如神,因此获得「飞将军」称号,颇受蒋介石赞赏,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

共军作战 调度灵活

鲜为人知的是,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为防止当时负责剿共的张学良「兵谏」,曾打算以蒋鼎文顶替张学良位置,以遂行「攘外先安内」的路线。根据史料记载,1936年10月,蒋介石在洛阳听闻张学良与杨虎城剿共不力,甚至传闻他们与共产党人士有勾结,因此有了以蒋鼎文替代张学良的想法。

事实上,蒋鼎文此前就曾有丰富的剿共作战经验,曾在山西以灵活的调度与共军作战,掩护数千名伤兵撤退;加上作为蒋介石的心腹之一,理所当然的是替换张学良的不二人选

蒋介石在1936年12月5日的日记当中提到:「派蒋鼎文为西北前线总司令」,蒋介石明白,蒋鼎文与张学良关系不错,因此这副千斤重担让蒋鼎文压力陡增,不过在几番交涉后仍然答应出任,并随即前往西安与张学良碰面。

斡旋蒋张 史上记一笔

蒋鼎文抵达西安后,即对张学良说:「抗日战争之事,我们都一样急迫,但目前我国军事力量尚不允许草率行事副总司令看到各方面都在积极抗战,全国兵工厂都在不分昼夜赶造枪炮就是最好证明。」张学良曾在多年后回忆此事,认为蒋鼎文的说法让他颇为触动,但仍不改他将兵谏的决心,也因此发生了改写往后整个中国历史的西安事变。

历史也可能存在某种必然,日军的侵略加上国民党全力剿共,让张学良兵谏的做法坚决到无人可以撼动,即便蒋鼎文最后仍然没有改变蒋介石与张学良间的路线矛盾,但他斡旋于两人之间调和仍可以在历史记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