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数尽唐德刚

历史名人面前,唐德刚很明确自己并非吹鼓手或答录机,而是以史学工作主体的历史研究。大江东去,一百六十九年,站在峡顶,唐德刚不但数尽千帆,也吟出了传世动人诗篇

孺子沿街赤足,青山为雪白头,

金风如剪月如钩,记取秦淮别后。

临去且行且止,回头难拾难收。

错从苦海觅温柔,曾把鲛绡湿透。

──唐德刚,金陵怀古,195

李敖说,唐德刚是中国当代最活泼、深知的历史学家。

10月26日,唐德刚在加州的佛利蒙去世,享年89岁。骨灰洒太平洋,其全部藏书共计124箱,捐赠家乡的安徽大学。他的好友陈宏正等将以他名设一奖学金。

大师远去

目送又一位大师远去,这位史学界的老兵已淡去多年,他在2001年中风后,就停笔了,他最后写的是段祺瑞。2008年1月,我去纽泽西看他,他直说自己「不成样」了,但他还能谈,谈陈仪,说他晚年信任郑士镕,郑是唐大学同学,又谈他陈立夫,说陈在纽约养鸡,清早去中国城卖蛋,遇唐,说勿与外人道,可见陈的困局。唐说:「小事可见大史」。

唐德刚1920年生于安徽合肥,旧学邃密,十多岁即已圈点过一遍《资治通鉴》。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和黄彰健等人同学;1948年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并兼任哥大中文图书馆馆长,后到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

唐派散文

唐从事口述历史,与顾维钧李宗仁、陈立夫等人多有接触,成为好友。与胡适为忘年交,着有《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

他曾发起要求日本偿付战争赔款的运动。夫人吴昭文是中国国民党CC派元老吴开先之女。

唐德刚治史通达,文笔可谓海峡两岸第一人。夏志清誉之为「唐派散文」。说他「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古文根柢深厚,加上天性诙谐,写起文章来,口无遮拦,气势极盛,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我最早是83年在旧金山的研讨会听他演讲,他一口安徽乡音英文,当时我识陋,还以为他是「匪区」出来的。后我到纽约,与他熟起来,他那时与夏志清为红楼梦论辩,高人对骂,甚有可读。他气夏放浪形骸,有次在台湾国庆酒会门口,大声说:「唐德刚,你这个『共产党』到这儿来干什么?」后两人言和。

我在纽约时就说他应给张学良写传,我愿试试。

》安排见张

渐熟,就把唐德刚写的「三位一体的张学良」交张张喜听人说他是虎父无犬子。89年双十二那天,张在圆山饭店问我:「唐德刚此人如何?」我说乃一流史家。张说:「我对过去北方历史最了解,恐怕我不在这段历史就淹没了,我愿意把我所知道的找个人谈下来,比如说,第一次直奉战争怎么起的,第二次又怎么起的……。」

到月底30号,唐德刚来,我就安排见张,但唐与「传记文学」社长刘绍唐佛光山了,我电召之回,1月3日就在来来饭店见,有唐、我、王一方四人。

张读过唐写的「李宗仁传」,还比了个握拳的手势,问我们这是什么?张说蒋介石就是如书中马歇尔说的:「抓权不放」。

》历史奥运

世界级人物,如能口述,余生无憾,视此为奥运会,要写一本The book,而非a book。若行,则留,不行,则返美,半年出一书,已拿远流出版社订金,不接杂文,专心就中国史写一系列之文,也不请蒋经国基金会款,如此捧骂皆公正,此工作为亚运会。他说口述历史之条件,一、信任。二、熟知。三、手快。熟知一切史料,不问废话,直入核心。The book一出,其他书皆入粪坑。刘绍唐给了他20几本张书,大多为gossip。手快乃整理好立呈校改。唐德刚说:「写一个人的传,你要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他。」

第一次谈老帅张作霖,唐写了自传体初稿,但张学良说不要以传行,只要你问我答,以后我们就如此在王一方家谈了六、七次。

张很想讲,除了「西安事变」那段,但这点我也问出来了。张、唐口音不同,唐又耳背,我做了个传译的角色,谈得甚好。正如中国时报驻美记者林博文所说的,那是对西安事变「最详尽、切实、坦诚」的口述。

》口述抢断

到了90年6月1日,张群为张学良做九十寿,张学良叫王一方把请帖给我们。王一方在93年5月不幸意外死后,我在他西装口袋还找到这张条子:「给唐德刚、郭冠英、刘绍唐各一份。」

但我把当时的各报剪报给了张,反坏了事,他一看「中国时报」说他在做传,秦孝仪张祖诒也问他,他不高兴,就叫唐德刚登报否认。我认为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用也无意义。但张以后就对唐、我见疏,口述也停了。

所以张口述的中止,是报纸抢新闻抢的。「联合报」登了我给的张吊蒋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中国时报」就不经查证刊出说张找唐做传之消息。当然这还是该怪张学良,当时蒋父子已逝,谁会管你说什么?

91年张去美国,丢下赵四一人在旧金山,跑去纽约他的「最爱」蒋士云贝祖贻妻)家中住了三个月。唐德刚还想再继续做口述,张却心有旁骛。有次唐开车载张与蒋四去纽泽西吃饭,那次吃饭有吴健雄、袁家骝,谈甚欢。车经哈德逊河,我说下来看看,照了几张相,后引起赵四对我及唐不满。我还不解,都这么老了,还放不开?

史憾难补

赵四虽对我误会,但我认为张如此抛妻恣为不好,还仿马君武写了一首打油诗批他:

「溪口一别半世纪,好梦未圆愁夜长,

秋后蜢子心犹热,纽约新巢共黄昏。

平生遗憾唯蒋四,旧爱新欢本一人,

老伴有主休回顾,更抱佳人赌几回。」

口述的中断刘绍唐最难过,还写了很恳切的信劝张,信说:「吾公为国家之人,吾公历史为国家历史一部分,应与国家历史机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合作,德刚兄谦谦君子,彼之史学修养,文笔才华,为吾公作口述历史,实不作第二人想。」

结果张学良不纳。林博文说:「以致出现哥大的不及格而又笑话百出的所谓张学良口述历史。这种缺憾是永远无法弥补了!」

》历史尘埃

落感,流浪的心情,在《五十年代的尘埃》中,他说:「写了就是写了,最多只可说是一个流浪海外的中国知识份子,对他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难免有一些留恋的温情而已。偶逢岁暮周末,孤灯默坐,拿起笔来,东写写,西写写,也可聊遣长夜;甚或享受点他人所不能体会的孤独的乐趣。」这些文章于今读来,仍情趣盎然,饶有兴味。尤其《梅兰芳传稿》,仍被认为是传记文学的典范。在历史名人面前,他很明确自己并非吹鼓手或答录机,而是以史学工作为主体的历史研究,乃至有人戏言唐的《胡适口述自传》是「三分胡说,七分唐着。」

作家老若评说:与唐相似的还有钱钟书,他们都是文字练达,修养深厚;都有海外治学的经历,见多识广;其创作也都集中于上世纪40、50年代,信手拈来,便成大作,此类文史大家,如鲁迅,如木心。再现乏人,只因为那个养育他们的时代已不可复制矣。

笑语灯前

1999年我给唐德刚信说:「奥运虽未成功,能与您共跑一趟,对我这小选手也算受益匪浅。『笑语灯前老少儒』(出自唐致张学良诗,唐老我少),您的学问与人格值得我的尊敬。我若有时间,写下争取办奥运的经过,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份纪录」。后接唐信,有这话:「曾从认识彼得(Peter,张英文名)开始,无一而非缘分也。彼得改写了中华史和世界史,然俱往矣,皮肉犹存,历史已交代矣。」

》历史三峡

张学良曾说:「平生无遗憾,唯一爱女人。」结果正是这种性格,给国、给史带来了不少遗憾,但这或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如礼失求诸野,许多中国的史家反成就于美国,如杨联升、何炳棣、余英时、许倬云、黄仁宇、夏志清等。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的蓝本就是他授课的讲稿,书中充满自成一家的气魄。其中最有名的「转型论」、「历史三峡说」,立足于他系统的历史观,立论扎实且震聋发聩。唐德刚说:「十年一变,现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大致已变了十五六次了。如无意外发生,中国再变三两次,大致就可以变出个『定型』来……。通过目前这一惊涛骇浪的『历史三峡』之后,再向前走,自然会风平浪静!其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整个中国现代史,就可以慢慢的流向另一个『历史定型』的太平之洋了。所以我个人对今后中国的历史发展,是甚为乐观的。」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一百六十九年,站在峡顶,唐德刚不但数尽千帆,也吟出了传世的动人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