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视野-小农也能参与碳交易? 申请成本是重点考量

过去台湾科技媒体中心邀请专家解释土壤、碳交易制度与农法怎么协助农业减碳。国际上虽然已经有小农成功申请到碳权,但从专家分享的经验来看,台湾要以农业参与减碳或获得碳权,需要完整规划作物种植与应用策略,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因为在种植的过程中,整地与否、使用何种肥料、水耕或是旱作、产品还能不能额外应用在其他减碳措施上,都会影响评估减碳策略的效果。

举例来说,种植水稻可能排放较多甲烷,如果我们要减碳,在策略上除了把稻田浸水可抑制有机碳的分解数量计入,还需采用低碳农法,除了注重生态平衡,不施用化学肥料与农药之外,也减少耕牦、提高生物多样性、施用堆肥或生物炭。此外在农产品收成后,再将稻杆等废弃物转制为生物炭或其他生质燃料。透过一连串的设计规划,使农业生产过程的固碳效应大于排放,才能落实减碳的效果。

然而达成减碳跟取得碳权之间还有一些落差,由于「碳权」是为了可以交换或交易,但因为「计算特定措施减少的碳排放量」,仍有科学上不同的估算方式、计算范畴,且不同产业的计算方法并不相同。因此发展出一些较具共识,可用来验证减碳量的方法学,让排放量跟减排量的计算方式一致,才能在交易的时候,让两者同等抵换。

至于,要选用哪一种方法学,就需要视参与哪一种市场来决定。因为台湾还没有碳交易的平台,若是用来抵销企业本身的碳排放,可以申请政府的「抵换专案」,采用经过政府核可的减碳方法学。但如果想要加入国际自愿性市场的交易,就需要向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两个验证单位黄金标准(Golden Standard, GS)与经查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申请,并依照这两个验证单位的方法学来规划减碳策略。

此外,实际量测每一块田种植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为了估算排放量,政府或是国际认证机构也有经过验证的「排放系数」可以引用。排放系数是一个环境或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平均值,因此可以用经过政府或国际认证的排放系数作为佐证,减少测量的成本。

即便已有部分工具可以减少农民想要申请碳权的成本,但台湾还是尚未有纯粹以改变农法取得碳权的案例。近年虽有专案开发商尝试汇集致力于减碳与增汇的小农,申请黄金标准的碳权专案。但是,这当中很重要的挑战,就是需汇集一定面积的农地规模,一同申请,才能有比较好的获利,符合申请的过程、认证的时间、申请所需的费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