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可耻 陆倡导新节约主义

北京太平路小学将废旧饮料瓶安全回收再利用。(中新社资料照片

福建泉州市一企业响应「善粮行动」,餐后的员工展示各自的「光盘」。(新华社资料照片)

石咏

往余姚北高铁站的路上,徐师傅讲了这么一段经历,他说,这个梁弄镇的老百姓多半都是经营户外灯具的,以往那些年头,官府比较好说话,他们都可以「化废为宝」。比方说,快车道弧形灯为8米高,他们交货之后,过了3至5年政府要更新换代,他们就把旧的灯杆收回来,在工厂把下半截锯掉,上半截还可以重新粉刷之后,变成普通街道的长臂灯出售,后来上面查的严,这招就不灵了。听来有道理,永续经营的理念是:再利用、再循环。如果能把可以用的都重新拾起,是不是就可以达到「节约」的目的?于是,各种可以想的方法都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号召下动了起来。

最先行动的是:节约粮食。铁道部梧州货运中心食堂里,厨师拿着一本「节约经」,依照每个人的食量分餐,称为「个性分餐」和「少盛多添」。格尔木电务段则以二维码餐制预备员工餐,而不像以往大食堂的自助式,吃不完就扔掉。武威南车务段高台南站职工干脆在院子空地里面开辟小菜园,吃上自己种的果菜。广州段的职工餐厅则推出正常量和小份量两种规格,如果选上小份量米饭,则可以集结印花换水果。

率先执行光盘行动

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势在必行,也延续了前些年杜绝公款吃喝的政策。根据官方的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两千亿人民币,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这么多年推动「奔向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阶段,一些人还在为三餐温饱流泪,一些人经常是纸醉金迷

为甚么会在餐桌上浪费这么多?一群来自江浙一带的老板娘这么说:为了面子,中国人嘛!请客哪有小气的?我们都是十个人十个菜,一点都不含糊的,尤其是有朋友或客户来,怎么可能少点一点?一定要让客人吃得饱、吃的好,才算是一个好主人。那不是浪费吗?不会,现在有「光盘行动」,我们都会全部打包带走的,第二天能吃就吃,不能吃就自己处理掉,不过多半会拿来煮粥,搭配一下还可以再利用,或者用来喂狗。

「光盘行动」已经喊了几年都没有甚么大动作,只是一场疫情,让「粮食可能紧缺」变成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在此之前有中美贸易战,在此之后有华南华中水灾,再加上猪瘟肆虐,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缺粮食,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考量。在这个当口推动节约口粮,其实是个适当的时机,也是必要的手段。

举国之力倡导节约

于是倡导节约行动开始了,几乎任何餐厅的桌上和墙上,都会制作一系列的宣传标语,倡导减量。更严格的地方是,每个餐厅都要派一个「督导员」看着客人如何点餐,禁止浪费,实行N-1的制度,十个人最好是点九个菜。

要开始过「紧日子」是由上而下的,各省市纪检监察机关都下发通知,将年度预算紧缩,而且规定要实施在每日的工作项目中。比方培训差旅费用要比上年减少20%以上,因公出国则减少30%以上,各单位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实施绩效预算管理,严格掌控禁止铺张浪费。

一些社区的行动比较敏捷,简单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每个电灯开关上面,贴上一张纸条,随手关灯,节约能源,或者是把原有不能省电的灯换成省电灯泡。一些城市大力宣导绿色出行,共享单车或共享汽车可以替代自行驾车,推动新能源车(电动车)给予补助和奖励,让大家少用汽油。

市民小算盘更厉害

同时,互联网上的电商也会推出像是「拼多多」、京东旗下的二手平台「拍拍」这一类可以把旧货出清或者共同购物的消费模式,让人们可以有更多选择,不但是让东西更便宜,而且不用的可以清出去。

江苏湖州的小孙是一家企业负责人,32岁,她就很直白的说:「我们生意人自己会琢磨该怎么花?该怎么省?用不着教。你看,我的手机上有各种APP,我要买东西的时候会到每个平台上去搜,直到搜到性价比最高的那个才会出手。」一语道破事情的关键,无论是上有政策或是下有对策,商人肚子里的那把秤才是王道。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没钱不花,经济学家怎么出理论,都没有小市民自己的小算盘厉害。

作者简介 石咏琦

海峡两岸著名培训师、作家。北京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经济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新世纪形象管理学院及形象大使创办人、亚洲行政专业秘书协会荣誉会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秘书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客座教授、黑龙江工业学院秘书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秘书事务所联盟特聘专家、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华国际时尚美学育成协会常务理事、艺术养生推广协会荣誉顾问、(台湾)国际礼宾亲善协会荣誉顾问、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