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者:海峡论坛成功定位精准无误
▲海峡论坛开幕,中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要理解尊重与体谅。(图/东森新闻)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第六届海峡论坛•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将于厦门举行。来自台湾6县市的18名乡市区调解会主席和委员代表将与50余名大陆同行共聚鹭岛,贡献真知灼见,分享宝贵经验,进一步促进两岸基层调解工作发展。《中国台湾网》评论员萧春阳对此发表了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两会会谈、海峡论坛可谓两岸交流的「三驾马车」,而其中的一驾马车海峡论坛这几日正在八闽大地上欢快地「奔跑」着。
从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的「开拓之举」,到「两岸民间交流第一品牌」的深入人心,再到今年台湾发生反服贸学运后仍能如期登场成功闭幕的第六届,海峡论坛历经两岸同胞5年多的精心培育,其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令它的生命力日益强大。海峡论坛「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魅力,获得两岸百姓同心赞许。这样的成功,秘诀何在?又给两岸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普通民众能谈些什么?有必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讲些家长里短、族谱乡情吗?」这是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举办前的最受质疑之处。当时,两岸间已有了两会与国共论坛,而这个让两岸草根阶层直接面对面参与论坛的构想,在许多人眼里实在是「太过大胆」。
但事实很快给出了肯定答案:第一届海峡论坛,台湾所有县市都有代表参加、大陆方面发布的惠台政策受到台湾民众普遍欢迎,原来,百姓间的论道同样能对两岸的和平发展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主办方将海峡论坛定位为四大平台: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两岸合作交流研讨的平台、两岸合作交流枢纽的平台。
「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大胆定位,是因为他们知道,实现「中国梦」的真正推手,不是政客,而是普通百姓。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在第五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即曾指出:作为由下而上的民间交流与合作平台,海峡论坛不仅具有活力,更具有弹性,也因为它是向下扎根,而必能够向上结果,发挥它最深远的影响与效果。
5年多来,海峡论坛深耕基层、面向民间,从一开始就以独具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2009年海峡论坛首次登场,便是当时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交流活动;此后历届的规模、与会人数与议题范围都不断刷新记录,来自台湾台湾不同县市、不同界别、不同群体的基层民众,参与经贸、文教、宗亲、民间信俗等众多领域的交流。每届活动都独具特色,魅力尽显,台岛来客,闽地乡音,草根间交流带来的融洽令人沉醉。
在在显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是两会与国共两党的事,更是需要大陆13亿人民与台湾2300万同胞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海峡论坛以草根为主角的定位之精准,让两岸民众有了尽情抒发心声、汇聚智慧的舞台,让两岸携手走过了全球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刻。
二、成功的创新与时俱进
第六届海峡论坛的召开背景,与往年有所不同。不久前台湾台湾部分学生发起的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运动,给正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前行的两岸关系蒙上阴影。
然而,本届海峡论坛依然如期举行了,并被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形容为「依然充满了热情与活力」,这不得不归功于每届海峡论坛的议题设定都与当时的两岸热点契合。随时依据当年的两岸交流形势及时调整与创新,以满足两岸民间不断增长的交流需求,正是海峡论坛的品牌魅力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海峡论坛以草根的力量,以紧跟时代潮流的执着,一步步地在两岸共圆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扎实前行。每一届都有独特的亮点闪耀,每一届都有不断创新的规模形式、板块设置、交流领域、内容拓展、惠台措施。
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公布的惠台措施,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寒意中,为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了加速发展期。
第三届海峡论坛召开在大陆十二五开局之年、海西经济区规划正式颁布、两岸签订ECFA起步实施的大背景下;第四届海峡论坛召开在马英九赢得连任、台湾人民用选票表达希望两岸继续和平发展的历史空间下;2013年,第五届海峡论坛召开时,已是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的复杂环境;2014年,虽然两岸关系遭遇小挫折,但大势仍在,并且不可逆转,海峡论坛顺利登场,「和谐发展、幸福两岸」的主议题回应着两岸百姓的最大追求。
当前的台海两岸,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当前的两岸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懂得彼此依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在台湾的反服贸学运发生后,既坚定了两岸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同时亦显示出大陆方面越来越设身处地看待台湾情况和台湾民意。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即回应说,大陆越来越设身处地为台湾同胞着想,「这一点非常触动我的心灵」。两岸一家亲,双方在交往中都从「一家人」的角度出发,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让两岸百姓更多地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三、成功的惠台政策深入人心
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根本目的是为了增进两岸同胞的民生福祉。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两岸双方获得双赢,本就是海峡论坛的题中应有之义。海峡论坛早已被公认为大陆促进两岸交流新政的重要发布平台,每一届都堪称一场派发惠民大礼包的欢乐聚会,深入两岸民心。
从旅游到农业、从贸易到投资、从经济到文化,海峡论坛在5年多的时间里已累计发布100余项对台惠民政策举措,不仅为两岸同胞谋求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将令整个台湾社会都获益于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化发展,更是大陆向台湾同胞释放善意与诚意的充分体现。而这些举措的迅速落实兑现,也让台湾民众觉得「大陆说到做到,令人佩服,很愿意参加这样一个活动」。
多年来,海峡论坛为两岸的经济往来开辟了黄金通道,台湾大米和水果进入大陆,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筹建,平潭两岸共同家园的建设等,都与海峡论坛息息相关。
近年来,两岸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两岸贸易额年年创新高,两岸投资双向互动不断彰显成效,海峡论坛也是功不可没。海峡论坛已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夯实两岸共同利益的重要载体。惠台政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商「西进」圆梦,造就了平潭这个处处飘散着「台味」的两岸共同家园。
参加第六届海峡论坛的台湾行销公司总经理廖凤彬在考察中表示,平潭条件越来越好,但它并非单方为台湾建设而做,而是两岸共同营造;大陆把硬体做好,台湾提供技术和专业模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赢。
「一加一大于二」,是两岸同胞在交流合作中最希望达到的理想效果,也是海峡论坛的最成功之处。不讲单方面让利,更重视双赢互利,是第六届海峡论坛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发出的明确信号,也让外界看到大陆构建更加和谐互利的两岸关系的决心。
6届海峡论坛,5年多的时间,两岸民众你来我往、络绎于途,也是在不断地诉说这样一个真理: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虽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能因一次会议、一个论坛竟全功,但只要两岸同胞都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即使面对暂时的波折,也不失理性、智慧,也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坚定的步伐前行,就一定能令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走下去,为两岸民众争取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正是海峡论坛的成功带给两岸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