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闭馆63天重开 文物展示和保护的反思

微更新后的山阴鲁迅故居弄堂。(取自中新网)

14日,位于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在闭馆63天后重新对公众开放。这63天中,山阴路132弄进行了一次「微更新」,主要是为了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也是顾及文物保护需求。按照最初设计方案,微更新后弄堂的最大「亮点」是设置「鲁迅半身像书籍立体墙绘,不过,这个「亮点」并没有引起正面评价,最终方案调整了,「亮点」取消了,根据大陆新规定,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等亮化工程,不再新增不必要的灯具、电气设施

鲁迅故居位于这条狭长弄堂的最深处,是一栋砖木结构三层新式里弄住宅, 1933年4月11日,鲁迅偕许广平儿子海婴迁入,租住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

鲁迅故居作为初建的上海鲁迅纪念馆所在地,于1951年1月7日对外开放,1956年,纪念馆在鲁迅公园新建,1959年5月26日,鲁迅故居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保护与开放运行由上海鲁迅纪念馆负责。目前,故居内有文物400余件,绝大部分是原物,再现了鲁迅生前居住的原貌

上海近代城市发展与一批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密切相关,鲁迅在其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上海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中,宋庆龄陈云蔡元培巴金、邹韬奋等都与鲁迅有过交集,这些名人故居成为城市独特的建筑风景、历史见证和人文记忆

根据大陆国家文物局新规定,历史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的要保持安全距离,鲁迅故居馆方也希望不再新增不必要的灯具、电气等设施,以保护最原始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