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豪车就像买衣服 他暴富后7年赔光186亿身家宣布破产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正荣。(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财经中心/综合报导

他能花20万美元包机去开会、给自己买10辆豪车,能和美国副总统吃饭、和英国王子谈合作,好大喜功无人能敌。然而,仅仅7年时间,也就赔光了186亿身家,跌下神坛,他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正荣。

1963年,施正荣出生在江苏一个名叫太平村的小村庄,母亲生了一对双胞胎,他是弟弟,此时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加上他俩,四个孩子对于家庭负担太重,当时还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里没办法养活小孩,母亲就把他送给了一个刚产下死胎施家

施正荣从小就懂事,从6岁开始就帮助家里生计,养父母也是非常疼爱他,虽然家里贫穷,但一直供他上学。

大学,施正荣的聪明才智完全被发挥出来,在长春理工读完主修后,又在中科院拿到了硕士学位,两年后,公费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

在留学期间,他以多晶矽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成为世界上首个发现如何将矽薄膜安装在玻璃上的人,同时手里还握着10多项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更凭此成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施正荣学术上的成就必将在国际学术界拥有一席之地,但在2001年9月,无锡市政府到澳大利亚考察,寻找既是高新技术、又能获得高额回报的项目,当时大陆正在鼓励华人回国创业,就这样,无锡市政府和施正荣就这样搭上线了。

初步接触后,双方达成了协议,政府支持施正荣在无锡创办企业。于是,施正荣放弃了学术研究,带着两年薪水40万美金回国创业。

在无锡市政府的帮助下,当地的8家国企出资650万美元,施正荣现金加技术估价200万美元,双方以850万美元合资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由施正荣任总经理。

▲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图/翻摄自百度图片)

可大陆光伏产业刚刚起步,需求量不高,施正荣到30多个城市转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的买家。

「国内不行,那就去国外看看。」抱持这样的想法,他发现德国2001年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量就为86.38兆瓦,较前一年增加42%。「欧美国家的光伏产业大有前途!」他就此决定扎根欧洲。此后的半年中,施正荣一直在欧洲参加各种展会。

在德国柏林的光伏展会上,无锡尚德是唯一的亚洲公司,很多欧洲人对于亚洲开始作光伏产业觉得奇怪,但等他们详细了解了无锡尚德的产品与施正荣的履历,立马将施正荣团团围住,那几天,他签合约签到几近手软。

施政荣得到欧洲市场青睐,是因为他抓准了太阳能最关键的问题,一是转换效率,二是成本。而这正是施正荣的强项

当年,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讨如何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换率提高。再来是成本,因施正荣的设备都是二手买入,「同样的原料,尚德的运营成本低了一半,」加上大陆劳动力也比外国低2到3倍。

正是凭借高转换率、低成本两手绝招,施正荣才敢于在价格做文章,打出远低于同行业8%的超低价,就在2003年,施正荣接收了来自欧洲光伏行业的全部订单

在施正荣以国际领先的技术进攻下,市场迅速打开,到2004年年底,尚德电力产能达到540兆瓦,销售收入100亿美元,成为全球光伏行业三巨头之一。

▲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图/翻摄自百度图片)

到了2005年,尚德电力更是一飞冲天,还在无锡政府的帮助下完成私有化。2005年12月14日,尚德电力在纽交所上市,当日收盘时,每股达到34.02美元,施正荣也已186亿美元的身价,成为2006年中国首富。

接着,施正荣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被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大会授予「特别贡献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环保英雄」和「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等,尚德电力更被称为「光伏界的微软」,一时出尽锋头

2005年至2007年,无锡尚德的销售额从2亿美元增加到13.48亿美元,利润从3千多万美元直线上升到1.7亿美元。

那一刻施正荣踌躇满志,他兴奋地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去挣一分钱,只花钱。」

但施正荣也确实把钱花到了应该花的地方,他每年至少拿出3%的销售额投入到技术研发,并为北京鸟巢、世博会中国馆等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绿色电力。

此外,施正荣当年坐拥近十辆豪车,光是宝马就有好几辆,还有宾士宾利、荒原路华、富豪等车。曾经有人问王思聪,「你买那么多车干嘛?」王思聪反问,「你买那么多衣服干吗?」对方说,「穿啊」,王思聪则回答,「开啊!」

然而成功来的快,失败也快,到2012年上半年,上市仅仅7年时间,尚德电力的股价从最高时的80美元,跌到了1美元,施正荣的身价归零。

▲ 许多企业开始争相仿效,让施正荣身价归零。(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尚德电力的成功,让许多企业和政府眼红,对于这种「科学家+地方政府+海外资本」的可复制模式,令大家争相模仿,当时,全国各地有600个城市,纷纷建起了光伏产业和光伏产业园

2010年以前,光伏产业的利润是139%,2010年9月以后,利润快速下滑,仅剩20%。首当其冲就是尚德电力这样的光伏巨头。

当时原材料多晶矽几乎掌握在外国手里,随着光伏企业越来越多,多晶矽的价格也是在迅速攀升,从最初的每千克100多美元,涨到每千克400多美元,而最后的产品由于产能过剩,价格急速下滑。

另外,光伏产业90%的原料依赖进口,90%的产品也是依赖出口,随着产能过剩、价格降低,欧美等国家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罚款和高额的惩罚性进口关税,也都导致尚德电力的利润大幅度缩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施正荣没有退缩,努力与外国巨头签订订单,在施正荣的软磨硬泡下,与美国MEMC公司签下为期十年,价值6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结果光是这一单,就让尚德电力赔了2.12亿美元。

不仅是尚德电力,全国的光伏亦是如此,仅在2011年,太阳能项目国家补贴94亿人民币,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从一开始,光伏产业其实就在畸形发展

有媒体报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光伏企业是『黑了大陆的环境』去帮助欧美国家实现『绿色』。」当然,施正荣与尚德从无限风光与盛极而衰,也只是整个光伏行业的一个缩影而已。

2012年8月15日,无锡尚德电力发布公告,宣布施正荣辞任CEO一职。2013年3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无锡尚德破产重组。

施正荣从海外回国创业、从科学家到商人,书写了大陆光伏产业的传奇,是他让大陆光伏产业的发展提前了15年。不过,沉寂了几年后,施正荣突然在于2016年底亮相央视某栏目,预告将以薄膜太阳能产业复出。业界对于这位引领中国光伏产业浪潮的人物正在酝酿着回归,都相当期待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