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分钟监测一次空气品质 中央大学PM2.5技术新突破

中央大学太遥中心林唐煌教授团队透过前瞻卫星遥测PM2.5技术,可以提供每10分钟一次的空气品质数位监测。(图/中央大学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疫情人类经济活动趋缓,空气污染也跟着减轻,中央大学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教授林唐煌团队把握此对照的良机,透过前瞻的卫星遥测PM2.5技术,可辨识出空污的主要成分,并掌握大气气胶垂直分布。经过三年的努力,透过亚洲地区向日葵八号地球同步卫星观测,已可提供每10分钟1次空气品质PM2.5浓度及主要成分之数位监测。

林唐煌表示,现阶段区域的空气品质预报,只有良好、普通等这类「质」的概况无法达到「量」的水准,主要因现有的观测资料太少,且大多局限于地表的二维资料,无法作有效归纳、分析

该团队透过卫遥测PM2.5技术,将以往地面二维观测资料,再加入卫星三维PM2.5资料,建构区域或全球PM2.5三维空间分布,克服国际空间空气品质数值预报在「初始场」建构的困境,技术领先全球。

▲林唐煌说明大气气胶垂直分布拟合,以及主要成分辨识,掌握这两个最重要的关键参数,数位预报平台便指日可待。(图/中央大学提供)

林唐煌说,各国官方竞相追逐的空气品质数位预报,其最大的难题,在于三维初始场之提供,其中资料同化的过程亦相当重要,因多元的资料来源,由于观测方式差异产生资料相容性的问题须先有效地克服。当前中央大学较领先国际的优势则在于,大气气胶主要成份之辨识及垂直分布之拟合,掌握这两个最重要的关键参数,便可建构近实际之PM2.5三维空间分布,数位预报平台便指日可待。

当前谈到全球暖化、气候变迁大家都会想到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但林唐煌说,其实空气污染物亦占有重要的影响成分。空气污染,从好的方面想,确实可散射太阳入射能量,而减缓全球暖化程度,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长期曝露,就是隐形健康杀手,值得世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