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难从中东抽身

新华社

以色列哈玛斯在打了11天后终于停火了。虽然停火并不等于和平,但在战争与后续的调停与重建过程中,仍有很多细微的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先看美国。美国国务卿林肯5月25日急忙飞往中东会见以巴领袖,讨论战后的重建。可是那天本来他是要跟东协十国外长视讯会议的,结果在旅途中无法上线,让东协外长们枯等45分钟才由副国务卿代打。印尼外长认为这种对话不对等,气得连电脑摄像头都没有开。东协认为这显示美国对与东协对话根本没有充分准备,映照出东协在美国外交中的边陲地位。而这也证明了美国要在中东完全抽身,恐怕并不容易。

美国因民主党左派的压力,以及「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所掀起对人权的重视,中东政策川普的完全倒向以色列,开始向巴勒斯坦倾斜,走向中间。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国家在这场冲突中却是反方向,从支持巴勒斯坦,转而向以色列倾斜。虽然欧洲的基本政策没变,还是支持以巴和谈、呼吁以色列结束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也没随着川普承认耶路萨冷是以色列首都(捷克匈牙利例外),但在11天的交战中,法、德等大国都强烈谴责哈玛斯,支持以色列自卫。

一些欧洲学者指出,大批中东难民涌入欧洲,带来恐怖攻击的阴影,让欧洲人对以色列所面对的恐攻威胁感同身受。加上东地中海石油开发,以及欧洲许多大型科研计划,以色列都积极参与,让欧洲的态度开始改变。

美国几番阻止联合国通过决议案谴责以色列,这当然是认为对以色列的劝说,在台面下进行比台面上谴责更有效果。但另一个原因则是希望能守住美国在中东的地盘中国外长王毅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提出愿意调停以巴冲突,但心里应该也很清楚,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可用的杠杆并不多,美国也不会放心让中国介入。所以中国大陆的真正的目的,应是高举联合国大旗,提高自己的外交政策正当性

西方现在批评中国,最常祭出的说词是要建立「基于规则国际秩序」,中国则反问是谁的规则?因此高举多边、多元、非西方主导的国际治理与之对抗,那就是联合国。所以联合国现在是中国重要的外交工具

11天的冲突中,我们也发现西岸法塔组织,以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几乎没有角色。巴勒斯坦年轻人未必都支持哈玛斯,但对法塔已经酝酿了太多不满。中东冲突虽是老冲突,但是世代却是新世代。而国内、国际政治都是一样,凡是有冲突,经常都会有新的政治领袖因时势而冒出。阿巴斯已经85岁,一再以新冠疫情理由推迟选举,包括已故巴解领袖阿拉法特姪子在内的新一代政治势力,早已蠢蠢欲动,这次刚好顺势而出,一旦开放选举,都将冲击巴勒斯坦的政治板块。

最后别忘了伊朗。中东阿拉伯国家现在慢慢可以接受以色列,除了经济与科技合作之外,另一原因就是对抗伊朗。伊朗6月18日要大选,宗教领袖哈梅尼支持的强硬派候选人赖希应当会当选。如果伊朗态度转趋强硬,美国与伊朗谈判又没进展,以色列在中东的影响力将又会增加。这个发展也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