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常平仓」曾为美借镜 盘点历代官粮储备机制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常平仓。(图/翻摄中国民族建筑网

记者魏有德/综合报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储备粮食问题受到外界关注。大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4日表示,目前没有动用中央储备粮,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动用地方储备粮。对此,陆媒也整理历史储粮的重要机制盘点历来各朝代官方储备粮食的「常平仓」。

《澎湃新闻》报导,中国自汉代以来逐步建立官方仓储体系,「常平仓」在平抑粮价,保障粮食供给起到重要作用。由政府主导的「常平仓」自汉代后多设于通都大邑,隋唐之际出现的「义仓」则遍及州县。到了南宋时期,具有民间慈善救济色彩的「社仓」则在乡村地区建立起来。常平仓与义仓、社仓互为支撑,在平抑粮价、储粮备荒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汉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为解决山东等地向关中地区的漕粮运输问题,提出购买关中及附近地区低价粮食以减轻漕运负担的建议。耿寿昌于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奏设「常平仓,以给北边,省转漕」。这是「常平仓」之名第一次在历史文献中出现,不过,自汉元帝即位后,便下令将「常平仓」取消,结束了首度官粮出现的十年命运。

陕西省封图义仓被慈禧太后评为「天下第一仓」。(图/翻摄新华网

此后,「常平仓」制度为东汉至魏晋时期大部分朝代所因袭,历经更迭,直至隋朝期间,地方州县设立的「义仓」出现,且具有民间慈善事业的性质。到唐太宗贞观年间,义仓的管理则从「社司」转为「州县」,民间色彩便逐步消失。

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提出以谷物替代资金,以乡村为基础,以地方士人为依靠来建立「社仓」。「社仓」属于民仓,而常平仓、义仓则是官仓。常平仓、义仓会纳入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系,成为行政体制的一部分,而「社仓」存粮于乡社,由民间管理,接受地方官吏监督与协助。

▲封图义仓目前为4A级景区,仍持续保有储粮的功用。(图/翻摄新华网)

清代「常平仓」由地方州、县政府进行管理,主要职能为售卖存粮平抑粮价、粮谷粮种借贷和慈善赈济。到了民国时期,常平仓发挥的平抑物价功能,甚至还为美国应对经济危机所借鉴。据1944年6月23日的《大公报(桂林)》所载,美国副总统华勒斯(Henry Agard Wallace)在访问重庆时提到,「余任农业部长后未久,即请求国会在美国立法中加入中国农政古法,即『常平仓』」;「由于施行常平仓之计划,美国当1939年欧战发生时,已储积玉蜀黍四万万布希尔」,常平仓的储粮「对于美国人民及作战盟邦均属极端重要而有决定性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