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是真干貝,還是假干貝?「干貝」其實是這個部位!

【撰文=蔡幸儒】

除了明虾、天使红虾、大闸蟹等海味外,鲜甜肥美的「干贝」更是不少高档料理店的常见客!不过但我们平常吃的干贝究竟从哪来?又到底是真是假呢?

干贝是一种生物?其实你吃的干贝是这个部位!

我们平常所吃的「干贝」其实不是一种生物,而是少数「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动物发达的「贝柱」,也就是「闭壳肌」,将其切割下来之后就成为干贝。

闭壳肌的主要作用是透过其收缩来控制外壳闭合。以蛤蜊、淡菜这类双壳纲贝类的闭壳肌来说,一般就有前闭壳肌与后闭壳肌两条,而每次我们吃完常剩下、拔不起来的圆形肉柱,便是其中一条。

闭壳肌的构造在于协助双壳纲贝类外壳开合。

而我们在寿司店或烧烤店常吃到的海扇贝、腰子贝等较大的干贝肉柱,则多来自于「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这两种大型贝类。其闭壳肌通常只有一个,构造也会较为肥厚强壮。

海扇贝其闭壳肌通常只有一个,其肌肉构造也较为肥厚强壮。

干贝如何分?看纹路、看裂痕辨真假!

不过市售干贝价格百百种,从一颗好几百元,到吃到饱火锅、烧烤出现的干贝吃到饱都有,甚至过去便曾有媒体报导,有业者会以混合鱼浆、鱿鱼透过人工调味制成仿干贝,或是以次充好、用价格较为便宜的腰子贝取代每公斤将近上千元的海扇贝。

以腰子贝、海扇贝二者来说,称之为「干贝」尚属合理,只是等级有差异。但若遇上与鱼浆或鱿鱼制成的仿干贝,又该如何辨别呢?

其实透过干贝的纤维纹路及表面裂痕大致可作区别。天然干贝因为来自于二枚贝类的闭壳肌,纤维多会较细较明显。此外,也会因为闭壳肌的肌束分布,使之横切面表面呈现不规则的裂痕。而仿制干贝,因多是由一定的制程模组合而成,除了切口会较为平滑、纹路工整外,大小也会几乎呈现一致。

真干贝表面会有较不规则的裂痕出现。

简单透过这些外观差异,虽可辨别干贝的真伪。但随着网路购物日渐发达,不少消费者也常在直播平台上喊价购买新鲜海产,在实际取得商品前,对产品资讯的掌握也变得更加困难。为此也建议消费者在下订前,除了多花点时间与卖家确认产品资讯,也应尽量挑选较有信誉的网路卖家,并避免来路不明货品,以避免后续消费争议。

审稿编辑:林玉婷

【延伸阅读】

▶人工爱玉、天然爱玉,究竟怎么分?

▶蚂蚁不吃真蜂蜜、结晶蜜是因为掺砂糖?3大辨认法教你如何不变冤大头!

▶为什么这两种鱼总是被鱼目混珠?「巴沙鱼」、「多利鱼」这样分辨!

参考资料

▶海扇贝及干贝简介-关务署高雄关/简任稽核廖先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