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和机器人谈恋爱吗?
▲目前具备人工智慧的社交机器人研发如火如荼,当人们对于真实的人际关系愈来愈厌倦之时,会不会有一天,也能接受与机器人谈恋爱?(图/视觉中国CFP授权提供)
文/李佩雯
上学期,我千挑万选了一部自认为精采万分的科幻烧脑片让学生欣赏,结果电影结束全班要进行讨论时,坦诚电影放映期间专心投入而未有一刻滑看手机的人,竟然只有,五位。
刹时间,美国知名心理学家Sherry Turkle的《在一起孤独》(Alone Together)浮上心头。Turkle说得一点也没错,我和学生们虽然肉身处于同一个空间,但随时随刻上网(permanently online, permanently connected)的数位原住民,其实早就活生生地让智慧型手机带往其他时空了。
我想这是人机合一的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人机与人际互动日常。毕竟,手机帮我们记忆;手机陪我们吃饭;手机和我们一起睡觉。还没看过电影《云端情人》或《银翼杀手2049》之前,我难以想像人类可以与人工智慧发展出如此亲密的关系,即便电影里的男女实体上并无法触碰。我很好奇,如果有朝一日具备人工智慧的社交机器人真的发展到超越电影中所呈现的,具有可触及的型体且精密思考到难以抗拒,有多少人会愿意投入这样的人机关系?我自己呢?我能不能接受?
1. 何谓人?人与社交机器人有何区别?
当我在脸书上试探性地提出本文标题这条疑问时,有趣的是,多数脸友表示抗拒与社交机器人谈恋爱。原因无外乎是机器人不比人类精细复杂、缺乏真实的情感,其所有行为表现关乎于程式设计,而非从小到大透过长时间的社会化累积。换言之,人类的大脑记忆反应与机器人的电脑资讯植入回应,似乎还是不太一样。
听起来像是人类在嫌机器人还不够好。但问题是,人类真的希望与社交机器人毫无区别吗?矛盾的是人类既渴望社交机器人能类真人,却也害怕社交机器人类真人。我想人机之间的距离与差异,来自于人类其实没那么完美,人类终究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是地球上特殊而主宰的一群。
2. 人际关系是什么?与人机关系有何不同?
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者Julia Wood指陈,每一段人际关系皆具有其特殊性、潜规则、关系辩证、共享的承诺,最重要的是,无可取代。那么人机关系呢?是否每一段都有其特殊性,同样不可取代?抑或是处得不开心时,一个按键关机重开便是?
某位脸友的回复令我印象深刻:人机关系是真实的吗?一切都是虚拟的吧?有一天回过头来看,发现关系中的一切情爱都是假,那该有多惆怅。
不过我仔细一想,两年前家中死去的小鱼,虽然已经不再让我伤痛,但我至今仍然无法到水族店再任选两条。我猜机器人也是吧,就算长得一模一样,我还是想要原来陪我玩的那一个,就像小时候的填充娃娃,一旦不见,即便重买一个也挽回不了内心的空缺。至此我明白,人机关系的重点不在机器人是假的,而是人(你我)是真的,人的依附情感与爱的投射也是真的。
3. 为什么人类会「发展」到舍弃与其他人类建立关系,而转求于社交机器人?
这个问题是Turkle和我最好奇的。我想,我们不得不承认,和机器相处比较容易。机器是被设计来满足人类需求与顺从心意的,我们不自觉地对其施展权力控制,既可以随时选择被陪伴,也可以随时拿掉它的电池。但我也担忧,我们越不和人类相处,便越是失去与人类相处的能力。
▲我们天天在社群网站上热络互动,但面对真实的人却显得疏离,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变得如此让人烦躁与不耐?(图/视觉中国CFP授权提供)
就像我们天天依赖社群软体,看似方便快速,实际上却可能正在失去倾听彼此的能力。网路上大家因为各说各话,而练就出一套在破碎的语言流里自己想办法建构意义的沟通模式。偶尔面对面说话时,反而感到万般不耐──我们似乎开始觉得与人真实互动好麻烦,不但需要看着对方说话,还得顾及对方的感受。于是,人类之间好好对待彼此,反倒成了一件困难烦躁的事。
上述的三个问题只是思考的开端,我所能提供的也只是此刻暂时能想到的枝微见解。
即便我们不愿承认,但某种程度上,不完美又缺乏自省、克制能力的人类与机器交往已是事实(想想我们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电脑和手机上)。人机之间的权力矛盾与无意识的上瘾关系应该是此刻人类正在经历的巨大狂澜。人类自以为能够照己所愿地操控我们所设计出来的软体,但事实是,我们的所有注意力、时间与生活言行却不自觉地被这些产品所瓜分与形塑。结果,被舍弃在一旁的,往往是我们以为永远唾手可得的其他人类。
不管社交机器人这次会不会又是个昙花一现的泡沫话题,我认为接下来值得去思考的是人机之间的辩证关系与设计伦理。西方诸多获利不断的社群媒体与社交网站经营者们该是时候想想,除了经济,我们还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作者李佩雯,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副教授。本文转载自2017年10月11日《台湾立报》。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保留删修权。88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