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饮大红袍

喝茶是一门技术活

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对于武夷茶德,历代文人名士有精辟的论述。北宋范仲淹在《斗茶歌》中,就有精彩的描述。他说,“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兰芷”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俺赞美武夷岩茶为仙茶,系神仙所栽,为天下第一。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馥郁馨香的兰芷并以茶的俭朴清淡,引申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尤其是在范仲淹看来,什么茹芝延寿,采薇养生,都不如到武夷山去喝武夷茶,一啜仙山灵芽,就会轻身换骨,飘然欲仙了。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谈到武夷茶德:“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他把武夷茶德称赞为:“清芬扑鼻,舌有余甘;”“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而七饮大红袍的这个“七”则源自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来体现吃茶已臻化境地步

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们的喜爱。

所以这次的“七饮”,不仅深入浅出,点到即止的为您介绍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基本知识,还想让您像乘坐了旋转舞台一般,全景展现武夷山的风土人情与茶之品性紧密的联系。而就在这里,在这些善良的大山子孙手中,一直捧着一杯热茶,在最后的那扇感动的门开启后,流水一样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