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地潮再起? 第1季土地成交破600億、2年首見

示意图。记者游智文/摄影

戴德梁行1日发布第一季度商用不动产调查,土地市场单季交易量637亿元,为2022年以来首次单季突破600亿元大关,一扫连续两年的低量阴霾。

戴德梁行表示,土地交易量走过2019~2021的三年辉煌岁月,自2022年起连两年呈悬崖式下跌,2023年度单季平均交易量甚至跌破300亿元,

今年开春首季的交易量透露出市场对于选择性信用管制及平均地权条例修法之影响层面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与因应,因此购地信心已恢复。

戴德梁行表示,第一季交易仍维持住商土地与工业土地8比2的格局,反映开发商对于土地的稳定需求,在地价整体表现方面则仍处于平盘抗跌阶段。

戴德梁行不动产估价师事务所所长杨长达指出,第一季十大土地交易中,工业土地占了三笔,分别位于彰滨工业区、内科旧宗段及龟山工业区,皆属于自用买盘,交易价格亦都符合当地交易行情,并未有创价之表现。

日前北市芙蓉大楼以131.25亿元成交,表面看来是办公大楼交易,但综观其建坪价合理性,以及公告交易金额高于不动产估价师评估之特定价格来判断,该交易应归类于带着都市更新奖励因素的土地交易。

若将都更容奖计入土地坪效,依该土地交易金额推估未来推案房价大约落在230万/坪左右,以该土地所处之钻石级地段及广达 860 坪之产品可塑性,此价格符合市场行情。

戴德梁行分析,土地融资限制,包含贷款成数在交易价格或鉴价五成以下、18个月内要动工等限制是导致过去两年建商不积极买地的关键因素,也因此芙蓉大楼这类带着老旧建物的交易就成为建商现阶段取得土地的另一管道。

戴德梁行指出,建商抢搭新青安列车,推案以小坪数为主,透过缩小单户坪数控制总价,在成本上涨压力下达到维持单价甚至提高单价的目的,在土地坪效不变的情况下换得更多销售户数,用以抵销工料上涨的成本而能维持推案利润,是当前土地市场的买卖双方较易达成平盘价格共识而推升交易量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