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赫见外卖小哥

画中茶馆旁的伙计,左手两个食盒右手食具,身穿围裙刚走出店,应是个「外卖小哥」。(取自微博@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清明上河图》茶肆墙上菜单,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菜单。(取自微博@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清明上河图》入画的正店豪华气派。(取自微博@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两岸民众都不陌生的《清明上河图》,原来是幅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美食地图」!入画的100余栋房屋,餐饮业店铺近半,由「高大上」的豪华大酒楼,到河边的大排档、街头路边摊一应俱全。当时不但已有速食服务、外卖小哥;颇有可能为「世界上最早的菜单」,也出现于画面中。

华西都市报》报导,引用专家学者的诠释:《清明上河图》画出汴河岸边、码头及街头,不包括酒店茶坊在内的一些食店,建筑、设备均较为简陋;低矮的瓦房,摆上几张简单的方桌、长条板凳,类似于现今的「大排档」,主要满足脚夫船夫纤夫、车夫、小商贩游民等的口腹之需。

食店装饰彩旗 菜色多样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面食店》描绘当时食店:「又有专卖家常饭食,如撺肉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熬虾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

当时的大排档不仅菜色繁多、经济实惠,基本上都临街或临河而设,为便于采光、向顾客开放,墙体通常被打通,只用柱子承重;并搭建揭檐,用上遮阳伞,让店面得以外扩。部分食店的大门口装饰彩旗、市招,也有些以内部装修取胜,布置相当雅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

茶肆秀出世界最早菜单

《清明上河图》的茶肆墙上写着菜单,后世研究者认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菜单。此外,把《清明上河图》放大30倍后,赫然发现,画中「十千脚店」茶馆旁的一位伙计,左手两个食盒、右手食具,身穿围裙、刚走出店,应是「外卖小哥」。

这也印证,当时已有「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速食、叫餐服务──「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意即宋代都市白领、小商人通常不在家煮饭,而是上馆子或叫外卖。

流动性的「盘卖饮食」也出现在《清明上河图》:几个盘卖食品的小商贩,头上或肩上顶着装食物的盘子或盒子,用单手扶着,另外手拿一个可开合的支架;撑开安放街边,再将食盘或食盒放在支架上,便成为一个小小的街边摊点

高档正店 使用名贵银器

路边摊「盘卖饮食」与大排档「食店」之外,汴京当然也少不了「高大上」的各类豪华大酒楼、大饭店,可以高档的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为代表,《清明上河图》入画的孙羊店,即为一家豪华气派的正店。《梦粱录‧面食店》记载,「其门首,以枋木及花样遝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

专家学者进一步解读,这些正店的共同特色,包括环境优雅:「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庑,称呼坐次」;其次为服务周到:「客坐,则一人执箸纸,遍问坐客。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绝冷、精浇、膘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再者均使用名贵的银器,「每楼各分小阁十余,酒器悉用银,以竞华侈」。

小灵通 《清明上河图》

描绘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今存于世以北宋张择端作品年代最早,现藏北京故宫;后代画家亦喜爱以此题材进行绘画创作,台北故宫亦藏有7件题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作品。(赖廷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