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看世界》一碗泡面 安慰中国人的乡愁

思乡时,作者便会煮一碗热干面安慰自己。(作者提供)

我以前有个室友马来西亚华人中文跟所有的大马华人一样特别好。而且华文造诣确实深,文学功底也不错,至少比我们的那个北京室友花生强。我那时候天真,她长我们几岁,博士已经马上要毕业,经常教我俩美国风俗习惯做人道理。

难过时想吃面疙瘩

虽然她为人很严格,但是是属于对别人严格对自己更严格那种。那时候我们三个人在学校对面的小区租了个两层的condo,卧室都在二楼。花生住主卧,我跟她住两个次卧。也许她有些地方不太喜欢我,我面对她也有压力,但我还挺喜欢她。

有天在家做饭时,她倒了一罐通心粉出来,加cheese在煮,说,「哎这个是好多美国人的comfort food哦。说起来,你的comfort food是什么?」我说「什么是comfort food?」她说,就是在你不舒服时,难过时,吃了给你安慰的食物。我立马明白了,想了想说,我的comfort food是面疙瘩。

面疙瘩,有些地方也叫水上漂。我妈做疙瘩时会鸡蛋和盐进去,面有股蛋香味。用西红柿做汤让疙瘩一个个飘起来。餐馆里的水上漂往往没有那个鸡蛋,呈白色,也比较精致,个头比较小。我妈做的面疙瘩是面粉在碗里和着鸡蛋滚了好几道,个头很大,带着淡淡的黄色,混种汤里葱香气番茄吊出来的鲜味,煮透之后吃起来外面软里面有嚼劲,非常香。

亚洲泡面都可以

记得刚上大学时,第一次放假回家,她问我想吃什么好吃的,我很认真的想了想说我想吃面疙瘩。她一听眼泪都快出来了,说这孩子在学校都吃得啥。不想吃鱼也不吃大闸蟹,就想吃面疙瘩。说完就满足我,给我搓了几个大大的疙瘩,连着汤吃下去,特别满足。

Comfort food的中文叫安慰食物,这个听起来感觉跟安慰剂一样,但我觉得比安慰剂可灵多了。看来comfort food不是单纯的难过时能给你安慰的,是在思乡时或者有了微妙情绪时可以给你安慰的。高热量高碳水,可能大多数的中国人的comfort food都是一碗热粥或者是一碗面吧。再难过的冷风中走一下,回到家,煮一碗面,灵魂好像跟胃能一起踏实。

在美国的第一年,我吃了这辈子没吃过的那么多的泡面。我煮泡面时,会加青菜,鸡蛋,肉,虾和鱼丸,吃完一碗,非常踏实,体重也是踏踏实实的上去了。辛拉面面块比较劲道可以煮久点,出前一丁之类的熟得快但面软。明星的面煮出来跟日式拉面的味道非常像,乌龙面是发挥余地比较小的。另外还有新加坡的百胜厨叻,马来西亚的妈妈面,全亚洲都在为我的乡愁服务。

乡愁是妈妈的味道

我老觉得美国人没法理解亚洲人或者欧洲人那种乡愁,但其实看,不管是哪里人,都有脆弱的时刻,需要的都是妈妈的味道。

但刚才在《杜瑟日记》里看见他的三明治的故事,说起来现在自己不像几年前或者小时候,这也想吃那也想吃,很多时候想想这个食物也就那样,心思也就淡了。他说他经常看Yelp想吃这个那个,但最后煮一包大汉口。我说又是功德无限的大汉口,热干面可能已经代替了面疙瘩,成为我新的comfort food了。我前两年发现淘宝上可以买很棒的干碱面,自己煮了之后再过一次水,配上好的芝麻酱萝卜丁还有酸豇豆,能做出跟店里差不多水平的热干面。同样的还能做出水准很高的牛肉面,这里头碱面是关键。

神奇的热干面

曾经在学校时太想吃热干面了,自己揉了碱做了新鲜的碱面,然后做了热干面。好吃是好吃,就是这个流程要两天时间等面做好,我的乡愁已经散了。而有了这种面,我就能在秋风起时,不用辞官,也能及时的吃上一碗热干面了。

热干面很神奇。很多湖北人在湖北时不觉得有什么好吃的,干并且胀肚子。直到离开家乡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念它。我就有同学说,出差回来一定要吃,不离开是坚决不吃的。

这时我是在想,这么多年了,我的comfort food好像从面疙瘩变成热干面或者别的面了,虽然他们都能给我安慰,但是不一样了。而我每次回家跟爸妈一起吃饭,妈妈习惯性的为我夹菜时,我时常说,妈,我已经不喜欢吃这个了,别给我了。

到这时,我俩都会有一点难过。我妈还是爱吃她爱吃的那些东西,她爱吃南瓜梗,鸡爪猪蹄这些,我小时候喜欢吃的好多东西,现在已经不太吃了。而又有很多我不碰的东西,现在能知道妙处。这么多年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间实在不多,她没有注意到有些变化,是这个变化让我们难过了。

秋风起辞官为美食

小时候看《世说新语》,张翰在洛阳吹了个秋风,就突然想念吴中的菰菜羹鲈鱼脍,说当官没意思跑回家了。鲈鱼我经常吃,莼菜羹什么味道不知道,一直很向往。而我在杭州第一次吃到这个东西时,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了张翰居然为这个东西辞职了的。

但乡愁说来就来,comfort food可能会变,乡愁,这辈子可能都很难变了。(西叔现居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