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仅3处出现!台东东河外海捕获5条「卡氏尖颔乌鲨」
▲突袭捕食方式(A:张开下腭、B:最大化伸展下腭、C:突然伸出上腭、D:紧闭上下腭)。(图/农委会水试所提供)
水产试验所进行例行性台东海域鱼类相调查时,在台东县东河乡外海350公尺深处捕获5尾罕见小型鲨鱼,经鉴定后,确认为台东新记录的卡氏尖颔乌鲨(学名Trigonognathus kabeyai),英名viper shark,日名ワニグチツノザメ,属于乌鲨科(Etmopteridae)的小型鲨鱼,目前全世界仅于日本、夏威夷及台湾发现本种。
1986年首次在日本爱知县330公尺深海捕获本种,1987年在德岛县捕获第2尾,于1990年由东京大学的望月贤二及大江文雄教授发表为新属新种。本种属名描述三角形(trigonon)的腭部(gnathus),种名(kabeyai)则为表彰采集者壁谷裕道船长。台湾先前分别在东港及南方澳的拖网混获中发现本种。本次在台东海域以单层刺网捕获5尾样本,尾叉长介于26.2 - 32.6公分。其中有1尾存活,低温包装携回本所尝试以10℃低温海水饲养,但仅存活1日。
▲东部海域新纪录卡氏尖颔乌鲨(Trigonognathus kabeyai)。(图/农委会水试所提供)
卡氏尖颔乌鲨的牙齿与一般鲨鱼的利齿完全不同,仔细观察本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牙齿均为针状牙,活似蛇类毒牙这也是英名viper shark的由来。更特别的是,牠上下腭部分可往前方延伸,搭配尖牙可有效突袭猎物,这种独特进食方式与尖吻鲨科的欧氏尖吻鲨(Mitsukurina owstoni)相当类似。
本种有日夜垂直洄游的可能,白天主要栖息在300-400公尺深海处,夜间则随着猎物如小型灯笼鱼群移动至水深150公尺处浅海觅食。和大多数乌鲨科成员一样腹部有发光器,但其功能是相互沟通或吸引灯笼鱼等猎物尚有待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