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纪都可能成为孤儿!一生至少克服2次「背后再也没有靠山了」

▲我们在任何年纪都有可能会变成无父无母孤儿。(示意图/123RF)

文/莉迪亚阜兰(Lydia Flem),心理作家

摘自/宝瓶文化《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过丧亲之痛》

我们在任何年纪都有可能会变成无父无母的孤儿。就算已经过了童年,失去双亲,并不会因此而变得较不严重。若这种事情还没被我们碰上,也是迟早的问题而已。即使大家都知道谁也躲不掉,但就如同我们自己的死亡仿佛还很遥远一样——其实,是根本无法想像。父母亲会死,这个事实,长久以来在我们意识中受到生命长流屏蔽,我们拒绝知道,宁愿相信他们长生不死,将永远在我们的左右,即使早已接收到疾病或衰老所发出的警讯,我们还是会被那突如其来的死亡给吓得目瞪口呆。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碰到两次、要克服两遍的这件事,过程并不相同。当第一位至亲去世后,至少第二位还活着。此刻我们的心纠结着,痛苦着,也许哀恸逾恒,久久无法平复;但等到连第二位也去世后,我们就真的成为一个「没有家」的人了。双亲在坟墓中聚首,而我们则永远地被隔离开来。于是,伊底帕斯将自己的眼睛挖出,而纳西瑟斯开始放声大哭。

也许婚姻友谊这两种关系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骨肉至亲,甚至可能更令人舒适自在。尽管如此,当我们的祖父母和父母都相继去世后,我们的背后就再也没有靠山了,我们会觉得后面凉飕飕的,因为少掉了两层屏障。父母亲的死,意味着我们的某一部分也将随之而逝;人生中最初的那些篇章,自此画下句点。那些将我们创造出来,赋与我们生命,并最先见证到我们存在的人,从此必须入土为安,而随着他们一起埋葬的,还有我们的童年。

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只是默默地承受着父母亲的去世,而从未能道出那些随之而涌现的、其强烈程度足以将人弄得心慌意乱或元气大伤的各种情感?有多少人,觉得自己被一波波、经常是无法说出口情绪浪涛给卷走?谁敢轻易地吐露出心中那把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像一锅仿佛掺杂了愤怒、压抑、无尽伤悲、不真实感、反叛、悔恨和莫名解脱感的大杂烩,而我们就在其中载浮载沉?

谁能够坦然而毫无罪恶感地说出这股由各种强烈情绪所形成的漩涡,若它们混乱得教人无以名之?而我们将一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它让我们觉得很尴尬、困惑不安,以致没办法给它一个名字?当一个人心里其实是对已逝者满怀愤怒、旧怨甚至恨意时,连我们也会不谅解自己吧?那接踵而来或蜂拥而至的被抛弃、掏空和撕裂的可怕感觉,那种比悲伤更为强烈的求生意志,以及因能够存活下来而产生的喜悦和胜利感,生命和死亡诡异的共存——这些都是正常的吗?

多少小生命的形成——也许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要归功于那想要用肉体欢愉来对抗死亡及丧亲之苦的念头?谁又敢承认自己曾如何疯狂地寻欢作乐,甚至耽溺其中,放浪形骸,如饥似渴,挥霍无度?每一个人,都会以各自特殊的方式,来经历这场情绪风暴的入侵、掠劫,而且只能自己面对。

★本文摘自宝瓶文化出版《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过丧亲之痛》,原文标题为〈情绪风暴〉,作者莉迪亚.阜兰(Lydia Flem),是知名法语作家、专业心理分析师

「写给成年孤儿。他们不会就这样从我们的记忆里消失。丧亲之痛,是全然孤独的,孤儿们戴上各自的面具,在虚空中前行,迈向第二次长大旅程。而春天终会来的,那已逝的,将在我们身上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