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遣唐使 吉备真备 真迹确认

遣唐使吉备真画像。(取自每日头条

与会学者合影。(取自澎湃新闻

日本朝臣备书褚思光撰文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书影。(取自澎湃新闻)

「李训墓志」盖拓本。(取自澎湃新闻)

「李训墓志」拓本。(取自澎湃新闻)

被视为片假名的发明者,在日本宛若神话」一般存在的历史人物吉备真备亲笔所书的「李训墓志」,经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历时6年考证研究后,日前正式对外发布;此一涉及中日两国遣唐使,迄今所发现等级最高的实物,不仅在大陆、也隔海轰动日本,NHK以及各大报纸当日均大幅报导

「李训墓志」2013年由望野博物馆收藏,历经6年的潜心考证、甄别,并与中日存世中古文本、墓志、史料比对后,确认落款的「日本国朝臣备」,为日本奈良时代的朝廷高官吉备真备(695年-775年),唐朝留学期间使用之名。阎焰的研究成果,经文物出版社印行为《日本国朝臣备书丹褚思光撰文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一书。

朝臣备笔迹清晰可见

墓主李训为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主管外国留学生外事接待等事务的官署「鸿胪寺」的从六品上官员「丞」(相当于现今外交部的「秘书长」),唐开元22年(西元734年)6月卒于洛阳。「李训墓志」原石35公分见方,共19行、328个字,落款「秘书丞褚思光撰文 日本国朝臣备书」字样清晰可见。

阎焰指出,吉备真备在日本为「神话一样的人物」,但日本本土并未留下只字片语,「朝臣备」的笔迹应为日本奈良时代的巅峰之作。「李训墓志」的出土,让原本仅止于文本概念的「日本」,首度以日本人书写的实物史料形式,现身于世人眼前,「这块墓志是中日隋唐时代的政治及文化研究以及东亚交流史的珍贵史料。」

中日书法史空前发现

「李训墓志」除已向深圳市、广东省文物主管单位申报,并正式备案登录大陆的国家文物资料库。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的荣新江教授强调,「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中日关系重头,也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遗憾的是,受限于存世实物材料太少、进展并不多,「李训墓志」可望促进中日文化学术的交流。

「李训墓志」除为中日书法史上的空前发现,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指出,「李训墓志」为目前中日两国涉及遣唐使等级最高的实物资料,也是唯一存世的奈良时代遣唐使「朝臣备」本人所题写的珍贵资料,「墓志的发现填补了中日关系史、中日书法史、遣唐使、日本史的重要空白,为学习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新史料。」

来自日本的唐代史研究权威,东洋文库研究员、明治大学东亚古代石刻研究所所长气贺泽保规教授,用「激动得发抖」一词,来形容初见「李训墓志」原石时的心境。当时他问及「朝臣备」为何人?阎焰自信满满地答以:「除了吉备真备,绝无他人」。

日人书国名最古字迹

气贺泽保规脑海中随即开启「自动检索」模式:开元22年(734年)秋天,第10批遣唐使团抵达中国,同年1月,与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同船,来到大唐留学的井真成在长安故去;6月李训辞世,吉备真备书写墓志,10月离开生活17年的长安,踏上返国之路……。

针对「日本国」一词,气贺泽保规也指出,此一发现为日本人所写「日本国」国名历史最为久远的字迹。气贺泽保规并欣慰地提到,吉备真备老家冈山县真备町,去年夏季因重大洪灾、遭遇毁灭性的破坏,现正处于灾后重建,「相信此次学术成果的公告能带给当地民众莫大的鼓舞」。

小灵通 遣唐使

延续日本遣隋使的传统,派遣前往唐朝的官方使节。西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第一次遣唐使,直到西元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议废止后未再继续;前后约264年,共计派出过十几次遣唐使团。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知名,对唐文化、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深具贡献。(赖廷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