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龙趸出没香港北角马头 「人日节」放生破坏生态
▲青斑,为具经济价值的本地原生鱼种之一。(图/截自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官网)
环保团体近日在香港北角渡轮码头,发现常见放生物种之一的沙巴龙趸幼鱼出没,不排除该种鱼在野外繁殖的可能。22日正逢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节」,根据传统习俗,女娲造万物,依序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人类,许多民众因此选择这天放生祈福。据了解,该鱼食量大、且生长迅速,若大量繁殖或再与其他石斑杂交,都将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曾在文章中表示,「花尾龙趸与老虎斑人工杂交而成的鱼种」,由于生长迅速,价格便宜,因此广泛被养殖当海鲜,但「进入了本地水域之后,便需要大量进食以支持其生长,而首当其冲便是本地的各种鱼类」,且「沙巴龙趸一方面大量进食各种小鱼,同时与本地的肉食鱼类争夺食物资源,对本土鱼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与绿色力量在2017年夏天的调查发现,香港35个街市及酒楼约有九成海鲜快炒餐厅皆贩售沙巴龙趸,且市场还引进了其他新品种,包括杉虎斑(杉斑及老虎斑混种)、苏虎班(苏鼠斑与老虎斑混种)及鼠王斑(老鼠斑及龙趸混种),有理由相信外地发展石斑杂交技术更成熟,担心市民买这些混种石斑放生,会对生态带来灾难。
生态教育中心建议,「倘若大家需要放生,可选择一些具经济价值的本地原生鱼种,例如青斑、红鲔或细鳞等,因为这些鱼经过这数十年过度捞捕后,数量已大幅下降,放生这些海鱼可协助恢复香港的海洋资源。」由于「鱼类会随水流游至不同的地方,故不会像放生昆虫般造成生物质量暴升的问题。」所以放生本地原生海鱼既可护生,也能为保育出一分力。
▲建议放生之地点。(图/取自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官网)
生态教育中心另外指出,「香港的海洋资源经历长年过度捕捞而衰竭。因此,渔农及自然护理署在香港不同的海岸公园,以及天然鱼类产卵和育苗场均有设置人工鱼礁。」而设置于海岸公园内的人工鱼礁,「更应避免受其他渔业或人类活动影响,才能有效地重建香港海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