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论坛》ECFA中止危机 也是转机(许智超)
大陆商务部本月17日公布贸易壁垒调查初步结果,认定台湾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相关规则,将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给台湾的关税优惠。(示意图/Shutterstock)
对岸商务部今年4月宣布,针对台湾进行贸易壁垒调查,伴随我方近年限制进口大陆产品的种类日趋广泛,本次涉及品项已达2509项,范围则包含农产品、民生必需品、汽车、纺织、石化与机电等产品。截至上周为止陆方对外宣称,我方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相关规则,因此将「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其中传出中止或部分中止EFCA引起各界热议,意即前者原先的关税优惠生变,预期将对台湾部分产业产生一定冲击。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重庆第一次签订以来,由于援引WTO有关规范须达9成以上免关税,ECFA在双方协商后采用分阶段兑现的目标,我方亦强调逐步到位来保障台湾权益,至于后续早收清单生效后双方互通给予关税优惠,包含台湾给予267项、大陆释出539项,力图达到三阶段零关税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是推动自由贸易全面化的重要前奏。
然而发展至今对陆方的经贸角度而言,双方始终未达成WTO所言90%以上进出口零关税的规定,作为过渡性性质的ECFA实际执行亦难以施展;诸如我方相对禁止全球输入项目的97项、禁止大陆则达2460项,包含水产、植物、果蔬、肉类以及其他加工原料及消费品等,严格审查全世界输入项目37项、针对大陆则达788项。此外根据财政部资料2011至2022年,我方借由ECFA早收清单销陆减税达86亿美元、陆方销台为8.6亿美元,对岸批评声浪伴随两岸关系恶化逐日升高,同时内部言论亦直指台湾实行的经贸保护主义实为「贸易歧视」,此点亦是对岸检讨ECFA存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陆方本次展开贸易壁垒调查,虽然并未明言透露ECFA可能或即将中止的可能性,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近年来一系列的「公事公办」作为,旨在全面检讨两岸经贸往来的效益性,意即国台办口中所谓的「以惠促融」方针,对于大陆的视角而言依然是「以经促统」的政治考量。
撇除经济层面的视角,面对两岸关系「只经不政」甚至重回过去意识型态对抗的结果,对于长期以来政治性思维优先挂帅的陆方,无论是ECFA、贸易壁垒调查甚至台湾能否加入区域经贸组织等皆是两岸政治筹码的重要一环,此点亦为我方长年缺乏对陆认知的症结盲点;意即两岸往来始终避免不了政治共识的前提,双边贸易更无可能纯粹服膺WTO规则来惯性谈判,何况前者规范亦有极大的可操作空间,两岸关系不睦将导致对岸重新评估经贸协定的政治效益,并且朝向软硬兼施的策略,力求我方必须贴近大陆设定的政治基础。
ECFA本次盛传中止仅是象征两岸关系不佳的其一反映,然而对于台湾而言或可视为盘点两岸经贸政策的转机,包含改善针对性贸易壁垒,甚至同对岸进一步完善ECFA实质架构,相信不仅有利于扩大我方市场的效能,同时亦能够缓和两岸政治干预经贸的负面影响,对于台湾未来加入区域组织亦不无正向积极的助益。(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