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因继父断电阻止玩游戏欲跳楼 曾20天闭门不出
2018年5月22日早上,在福建泉州,14岁的小李趴在16楼窗外的安全网上6个多小时。
在周旋的这段时间内,小李不听任何人的开导,不断变换危险姿势,还用铁片或破损的瓷砖自残。最终,消防官兵采取强制措施将小李救了下来,连拉带拽地带回了房间。
被救下来之后,小李被带到了派出所,可他在不断地反抗,小李的母亲也赶到派出所。母子俩在派出所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们刚出派出所,小李就又跑了。害怕小李出意外,母亲与警察满大街寻找他。
小李跑掉的第四天,派出所接到通信店店主的报警电话,说是店面有被人撬锁的痕迹。警方调取了监控,发现撬锁的人正是小李。顺着监控,警方终于找到了小李,因为他还不满14周岁,不够刑事责任年龄,又是盗窃未遂,公安机关对他批评教育之后,联系了他的母亲来领人,可母亲说,她管不了了。
对于小李跳楼这一行为,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认为,小李绝对不是因为与继父吵架而选择跳楼,而是他已经烦躁很久了,他的问题父母不能帮忙解决,吵架只是一个导火索。孩子沉迷网络只是一个表象,他核心问题是一种快乐感受,而要想把他拔出来,必须得更加快乐,而不是拔掉电源、没收手机,没收手机或者把手机扔到楼下的结果,就是他跳楼的结果。
心理咨询师彭鑫认为,小李的状况差不多到网络成瘾的阶段。判断网络成瘾的标准,是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但这部分不属于工作或者其它像学英语之类的。
20多天闭门不出
小李的继父说,刚开始小李表现得很乖,可有了游戏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小李为防止父母收电脑,20余天不给父母开门,上厕所都在阳台解决,甚至做出划柜子、烧床垫、爬到16楼窗外欲跳楼等危险举动。其母亲对今日说法记者说:“都是受了游戏的影响,他觉得能像游戏那样,飞下去就能跳到哪里去。”其继父说,“孩子说房间里有鬼,他会抓鬼给我们看。”
因为母亲的一次动手,小李与母亲开始有隔阂,从那天起,只要大人在家,小李就不走出房间,后来发展成上厕所在窗外解决,原本干净整洁的房间也变得一团糟。
小李的母亲说自己管不了孩子之后,警方把小李送回了江西老家。在老家,小李的姑姑说,小李的父母早年离婚,原本是和母亲生活,但母亲说要外出打工,就将小李送到父亲这边,父亲平时忙,主要是自己和小李的奶奶照看着他,而他在老家时也不太好管。可不一样的是,回到家的小李没有在家具上乱刻乱画,而是写上了“平安”。
小李写在家具上的“平安”
有了手机后发生变化
说起小李之前的变化,姑姑说,她明显感觉到变化是从小李拿到手机开始的。小李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向母亲要了一部手机,自从有了那部手机,小李就天天在手机上玩游戏。
手机丢了后又冒出来一部,发现了再没收,姑姑说,这样来回折腾了好几次了。
2016年底,小李说不想上学了,要去泉州找母亲。小李的母亲想让孩子继续上学,花了好些钱给孩子报了武术学校。可是小李在学校与老师对着干,之后不肯去学校,就在家里玩游戏,还偷刷母亲的钱。
小李的母亲一气之下把小李送回了老家,然而,回到老家的小李更加沉迷游戏了,见缝插针地找机会玩,还偷偷用奶奶的身份证注册微信,绑定姑姑的银行卡,把钱转出来充到游戏里。
家人多次给小李报班,可他都半途而废。2018年3月,14岁的小李自己买了票跑到泉州找母亲,到泉州后,小李开始没日没夜地打游戏。
经历惊险后的觉醒
事后,小李的母亲说,之前一直想要去弥补孩子,孩子要什么她就给什么,几次要手机要电脑,她都满足孩子,但是现在看来是做错了。
这次小李回老家之后,母亲刻意没有联系他,而小李似乎也有所醒悟,开始重新上学了。
关于家庭教育,李玫瑾教授强调,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在孩子六岁之前,父母应该通过一些游戏给孩子立规矩,定规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到了青春期之后,父母应该掌握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宏艳说,他们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高期望型、放任溺爱型、粗暴型和疏远型这四种类型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如何让家庭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孙宏艳给出以下建议:
家庭要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
2、教孩子几招和他人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有3-5个好朋友;
3、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培养一两项家庭的共同运动;
5、尽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网;
6、孩子的手机功能越简单越好;
7、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目标,把大目标化成小目标;
8、帮孩子培养一两种爱好或特长;
10、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