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脑刺激治疗 巴金森患者拟挑战路跑
巴金森氏症是第2常见的神经退化疾病,在台湾约有近4万患病。50多岁的张先生,40岁时被友人发现行动缓慢而确诊,配合用药治疗10多年后药效变差,3、4年前开始常常跌倒,经过深部脑刺激手术后,步态变平稳,最近更打算挑战路跑活动。
北医附医儿童神经外科主任陈淑美表示,巴金森氏症是因脑部黑质退化细胞渐渐凋亡,导致多巴胺减少,无法正确传递神经讯息。北医附医神经内科主任叶笃学表示,其初期症状是单边手部颤抖、肢体僵硬、动作迟缓,常是身边亲友先察觉有异。
叶笃学说,巴金森氏症好发年龄为50-60岁,65岁以上约有1%,80岁以上有2-4%,全台近4万人罹病,但也有40岁就发病的中壮年者,越早发病越与基因有关,其他危险因子则有感染发炎、头部外伤等。
50多岁的张先生发病之初以药物控制,近几年病情变化,从走路容易踢撞演变到步态不稳,常跌倒。用药多年的他,效果已不足够,在医师建议下接受深部脑刺激手术,现在步态变平稳,走路5公里也没问题,最近更打算挑战路跑,心情开阔许多,自己感觉恢复了7、8成。
陈淑美表示,巴金森氏症初、中期可透过药物改善,但相当比例的人日后药效会衰退,一旦影响行动能力,即可考虑以深部脑刺激术辅助药物治疗。该手术数年前获健保给付,但并非所有人适合,多半是发病7-12年后,出现药效衰退、异动症等,才会评估是否需要这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