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病缠身...巴金患错失爱女婚礼 深脑刺激术助她赴英抱孙

▲黄女士在罹患帕金森氏症后,四肢僵硬、不良于行。(图/禾唯公关提供)

▲黄女士在接受深脑刺激术治疗后,不仅可正常行走,还能搭飞机出国探亲。(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现年59岁的黄女士,10年前罹患红斑狼疮,紧接着又发现左脑出现15公分肿瘤,开刀切除后影响到三叉神经,四肢变得几应,也无法行走,经诊断为罹患巴金森氏症。在黄女士罹病后虽然持续用药物控制,但情况仍无显著改善,又因为行动不便,就连最疼爱女儿远嫁英国,都无法亲自参与,所幸在接受「深脑部刺激术」后,病情得到改善,不仅可恢复正常行走,今年更远赴英国探望女儿与孙子,共享天伦之乐。

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属医院院长林欣荣医师表示,巴金森氏症是一个运动神经系统退化的疾病,主要是因黑质组织多巴胺细胞退化死亡,当运动神经退化超过百分之60时,人体便会出现手抖、走路僵化等轻微症状发生率随着年纪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65岁的发生率为15%、75岁为35%,85岁更来到55%」。

林欣荣说,巴金森氏症主要分为典型非典型2种,前者又称「原发型帕金森氏症」,可透过吃药与植入晶片控制,但只有20%的患者属于此类。另外80%的患者皆属非典型患者,除了巴金森氏症外,更合并有中风大脑退化、小脑退化、多系统退化症等疾病,只能靠药物治疗。

▲中国附医北港分院院长林欣荣医师。(图/记者严云岑摄)

深脑刺激术是利用2根0.1公分的细针,在患者脑部的下视丘植入电极晶片,以电流刺激脑部神经,让肌肉可以在不破换大脑组织的情况下正常出力,同时可由医师症状调整放电量,许多典型患者在植入晶片后,服药量多能逐渐减少,有些患者的用药量更能减少到一半以上。林欣荣说,深脑刺激术的主除了治疗帕金森氏症外,对癫痫肌力不全等患者,都能起一定程度的作用,最近美国更将这项治疗技术用于失智症与忧郁症患者的临床实验,10名患者中有6~7名的病情得到控制或改善,疗效显著

黄女士今(21)日出席记者会分享罹病后的心路历程,她的步伐虽然不如普通人轻盈,但也算的上稳健,说话的声音也十分清楚。她说,在做了深脑刺激治疗后,不仅能走路,就连家事也能自理,今年还坐飞机到英国待了7天,拜访女儿与从未曾谋面小孙子。谈到此时,黄女士因病略微歪斜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的孙子真的很可爱」。

▲黄女士与先生到英国与未曾谋面的小孙子合影。(图/禾唯公关提供)

「深脑刺激术属极度精致的为创手术,患者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植入电极晶片,植入过程仅需1~2小时,但确定位置却需要6~7小时。」林欣荣说,全台约有4万多名巴金森氏症患者,但仅有2%的病患,会因为抵抗力不好,遭到细菌感染,「整体来说相对安全」。

目前做一次深脑刺激手术约需100多万元,虽然晶片可永久使用,但连接晶片、植于胸前调节器,每隔5~9年就要换一次电池,为了帮民众减轻负担卫福部健保署也对符合「原发性巴金森氏症」等4项条件的病患,提供1次电池补助,约可帮患者省下40~50万的医疗支出。

▼黄女士分享术后心得。(影/记者严云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