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谈信用)台州:市场凭信而立 城市因诚而美
新华社杭州7月19日电(记者王俊禄)“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台州,既有“和合文化”积淀下的诚信基因,又深谙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近年来,台州厚植信用土壤,以诚信经营培树“信用台州”形象,以工匠精神铸就“制造台州”品牌,以小微金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被列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市场凭信而立,城市因诚而美”。日前,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台州信用建设的经验体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纵论千年“诚信台州”:根植商贸传统,源自“和合”精神,勃发于市场经济
记者:台州是一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台州企业家在全球各地留下了不少精诚为本、守信经营的佳话。近年来,我们报道了不少台州民间“最美人物”的诚信故事;您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诚信是台州这座城市的灵魂。对台州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视信用建设?“诚信台州”有什么样的区域特征?
张兵:台州的诚信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植根于商贸传统,源自于“和合”精神,勃发于当代市场经济,表现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义利兼顾、诚信为先”,是地方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信用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
诚信台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源可追溯到天台山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台州也是我国商贸市场先发地区,台州商人自古以来崇尚“诚信之德”的商道思想,传统商贸文化精髓也始终凸显出“诚信真善、义利并举”的内涵,处处体现“以诚待人,以信待物”的经商理念。应该说,传统商贸精神是台州诚信文化的优良基因和肥厚土壤。
诚信台州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上世纪80年代初,股份合作企业在台州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诚信是必然要求,股东与股东之间需要把诚信作为共同的心理认同,这就催生了既传承商贸文化诚信理念,又具备现代经济诚信观的诚信体系。
诚信台州具有突出的民本特色。台州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民营经济是信用经济,其交易方式、交易工具和交易行为,无不体现和依赖信用。诚信已成为出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高效合作的纽带,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台州广大民营企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遵循。
一直以来,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把信用作为城市最响亮的品牌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来打造,着力把诚信融入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就是信用危机。因此,我们依托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两个国家级试点,打造“信用台州”,使信用环境持续优化,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为台州诚信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横看区域“信用生态”:搭建跨行业信息平台,共守诚信则百业俱兴
记者: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比如,在部分地区受困于金融危机时,台州总体波澜不惊,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相关做法还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显示,台州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100多个人均GDP为5000—10000美元规模的城市中位列第三。最近的7月11日,台州大元泵业上市,台州以上市公司总数48家居A股上市数量全国地级市第四,资本市场的“台州板块”引人注目。这些现象背后有没有内在联系?
张兵:这些现象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认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信用是维持良好发展环境的稳定器。正是台州优越的金融信用环境有效化解了社会金融风险,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了台州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台州长期致力于打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以金融信用环境的有效改善力促社会信用环境的整体提升。2015年12月获批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台州牢牢抓住信用建设这一核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了小微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台州信用综合指数居全国地级市第三。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台州两项创新举措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是通过设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政府15个部门81大类1100多细项,覆盖53万家市场主体的7500万条信息,信用信息查询成为台州所有银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必经环节,有效破解了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了“信用好—易贷款—更重信用”的良性循环。
二是通过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成长型、科创型而又缺乏资产质押和担保资源的小微企业提供150亿元的增信担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担保链的“魔咒”,较好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防控区域性“两链风险”,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今年6月末,台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23%,是浙江最低的城市之一,关注类贷款占比仅为1.35%,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信用贷款比例则高达15.2%。
在打造优良金融信用环境的基础上,我们顺势而为,引导企业深入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着力破解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问题。通过出台专门政策性意见,鼓励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推进资本市场“台州板块”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完成直接融资480.37亿元,直接融资规模首超贷款增量。
剑指重重“部门壁垒”,打破“信息烟囱”,实现共建共享
记者:过去一段时期,“奇葩证明”屡遭曝光,“办事难”饱受诟病。其中有部分公职人员“故意刁难”的原因,但更多是因为各服务部门缺乏沟通、信息闭塞。对破解部门信息壁垒等难题,台州有没有找到办法?
张兵:对于打破信息孤岛,推进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台州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和成果。早在2014年,我们就建成运行了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采集各领域近7500万条信用信息,开设查询用户2223个,日均查询5500次,累计查询量达357万次。
为打破信息孤岛,首先是统一部门思想认识。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大局所需,对部门自身系统业务管理也有好处。我们强调,政府的部门都是公共财政供养的,部门在工作中产生的信息,毫无疑问属于政府,必需服从大局工作需,而不能为部门所独有。通过多年努力,台州各级部门在政务数据集成共享上已形成共识,积极主动破解数据共享难题,全市建立了高效的数据交换网络。
其次,打破信息孤岛,关键是让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跑起来、转起来。一方面,该平台解决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银行征信带来很大方便,另一方面,给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带来很大约束。台州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从最初的服务金融机构为主,逐渐拓展至信保、税务、外贸等各领域的应用,功能也从原先的信息查询为主,增设了信用评分、诊断预警等。此外,我们通过强有力的督查,推动部门信息数据实现共享。
目前,我市正以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引领,着力构建以公共信用信息为基础的信用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定位于服务社会公众、政府机关和信用市场,将于9月份上线运行。平台将归集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建设全市信用大数据存储中心,实现政务云、企业云、社会云全覆盖,推进信用大数据在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环境治理、教育卫生、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全面应用。以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平台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业务实现无缝对接,企业的基本信息、荣誉信息、许可信息、处罚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都展示在一张表上,企业办事就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手续,真正享受到数据共享的便利和实惠。
在信用建设过程中,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让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和生产力。以台州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例,通过政府引导培育,企业参与实施,目前全市已培育1430多家规范进出口行为达标企业、1140多家海关认证企业和一大批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管理高信用等级企业,树立了进出口企业诚信典范,在全国打造了诚信体系建设“台州模式”,极大提升了台州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度和群体形象。
激励约束“各表一枝”:守信者收获“诚信红利”,失信者受到“精准惩戒”
记者:从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两个方向来看,台州如何将城市信用品牌转化为守信市民的“获得感”和“诚信红利”,让恶意失信者寸步难行?未来台州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张兵: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是信用建设的最主要抓手,我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第一步,出台“一个办法”。市政府在2014年就出台实施《台州市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实施办法》,作为开展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的一个基本依据。
第二步,编制“两个清单”。一是《台州市信用“红黑名单”目录清单》,现已编制完毕,梳理了全市18项守信“红名单”和36项失信“黑名单”,明确奖惩实施对象。二是《台州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清单》,即将编制完成,对国家层面已经签署的23个联合奖惩备忘录进行梳理、细化,是联合奖惩工作的“操作手册”。
第三步,实施地方信用立法。在《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框架下,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用法规,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以上步骤逐步建立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的市民和企业在办事时享受“最多跑一次”甚至“零上门”的便利、在接受公共服务时花费最少的费用、在创业时获得更多的补贴、在银行贷款时得到最低的优惠利率,真正让守信的市民成为台州最具“获得感”的群体,让守信的企业最大程度享受“诚信红利”。
下一步,台州将重点实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进出口企业守法诚信体系示范工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信用大数据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样板区,创建全国进出口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信用大数据开发利用创新先行区,做强多个地方特色明显、示范效益显著的专项领域诚信工作,打造“信用台州”特色品牌。
(原标题:(市长谈信用)台州:市场凭信而立 城市因诚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