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想返家要经5大「严格训练」 没通过只好进入收容长照体系

石虎野放前确认发报器使用情形。(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王威翔摄,下同)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动物急救站近3年来已野放15只石虎回归野外,其中包含5只失亲幼兽,而成年受伤个体及失去亲兽教导的幼兽如何踏上回归野外之路?特生表示,牠们唯有通过严格的「野放训练评估」后才能踏上回家之路。

特生中心说明,野放评估分为5大准则,包括运动能力、躲藏能力、觅食能力、天敌辨识能力及对人有无亲近反应。通过评估的石虎可踏上返家之路,未能通过者则必须再等待下一梯次的训练,一直未通过者则只好进入收容长照体系。野放训练给予或重建野生动物必要基本生存能力,让牠们有办法在严苛的野外中生存下来。

▲石虎遇到犬只能立即攀爬到高点的训练

野放后的动物会以无线电追踪或自动相机监测方式来了解牠们存活状况。无线电追踪是将无线发报器系挂在动物身上,然后接收发报器发出讯号的位置,来了解动物的活动情况。自动相机则是架设在野放地点的附近,来监看野放动物后续在当地出没的地点范围时间

特生中心提到,比较特别的案例是108年9月及10月急救站分别收治苗栗地区3只失亲小石虎,经过长达约半年的照养,体重均达2.5公斤以上,并在培训5大生存技能后,分别于109年2月、3月及4月间个别野放回苗栗。在野外1个月后,3只的影像再次被记录到,证明通过野放训练评估的石虎在野外能靠自己活下去。

▲照护人员照养失亲小石虎需隐蔽人的脸孔,避免小石虎日后对人亲近。

另外,特生中心指出,109年1月16日有1只中陷阱公亚成石虎个体被送来急救站,取名为「大三」。送来时已做完左前肩胛骨以下的截肢手术,只剩3只脚的石虎按照惯例是会进入收容长照体系。然而由于这是一只年轻亚成个体,且伤口复原良好,为了让野放训练评估能发挥更大的功用,急救站首次尝试让截肢石虎进行模拟野放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截肢石虎而言最难的是攀爬树木及跳跃能力训练,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大三克服欠缺左前肢的不利情况,完成攀爬树木及捕抓猎物的训练,最终通过野放评估。

野放后的「大三」靠着3只脚在地形崎岖的山林移动,一晚就可走超过1公里,而且穿越道路及游荡犬只出没的地区也难不倒牠,顺利地在野外存活下来。当初取名为「大三」不止因为牠只有3只脚,也意含着牠恐怕无法顺利毕业而进入牠的石虎生涯。如今「大三」顺利通过严格的野放训练评估而毕业重生了,为原被认为因为伤残无法回归野外的石虎开启了返家的希望。

▲野放后除以发报器追踪外,也会结合自动相机来监看动物存活情形。

特生中心提到,野生动物急救站除了累积无数的珍贵野生动物照养经验及各类型伤害医疗复健技术外,更建立了不同种类动物必要的野放训练评估项目标准,唯有结合医疗、照养及野放训练,才能让野生动物返回野外时,有能力面对严峻的环境挑战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