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吃汤圆、放台语歌 凸显主体性──赖幸媛与王毅的秘密管道(六)
2009年,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在「大陆政策暨两岸协商」座谈会上,展示刚印好的文宣,会中并针对第3次江陈会谈议题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等政策提出说明。(黄国峰摄)
同理,大陆也很注意台湾与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私下透露,王毅曾特别拜访他,希望台湾与新加坡协商的台星经济伙伴协定,条件不能超越ECFA。
ECFA的协商对国台办而言是多重棋局,陆委会的情况也类似,除了要尊重经济部等部会所面临的民间产业压力,也得尽可能向立法院公开谈判进度并因应在野党的批评,赖幸媛个人并特别关注中小企业与农民的生计,期待弱势传统产业不会受ECFA的冲击,而且可以受益。
二○○九年年底第四次江陈会在台中举行,这次会谈两岸签了《标准检测及认验证合作协议》、《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与《农产品检验检疫协议》,并没有签署ECFA,两岸的公开声明都只表示「对推动协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初步交换意见,但不触及实质内容」。这句有说等于没说的官方辞令,意思是,大家都知道两岸间针对ECFA已交手好阵子了,工作阶层或更高层的协商也交手多次了,但协议会长成什么样子,双方实在还没有达成足够的共识,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对外公开,拜托媒体记者就聚焦在四次江陈会所签的协议,不要问ECFA方面的问题了。
可见得,第四次江陈会谈时,ECFA早已是让两岸官方焦头烂额、耗尽精力的课题。就在陆委会欢迎海协会代表团的酒会上,赖幸媛和陆方以ECFA为题,谈到她打算与国台办建立直接联系管道。酒会上陆委会准备了汤圆,因为时逢冬至,两岸习俗都吃汤圆,算是凸显两岸共享的文化渊源。酒会的背景音乐则是台湾民谣与台语歌曲,借以凸显台湾的主体性,至少陆委会同仁对《自由时报》的媒体朋友们是这样诠释的。其实所谓台语,闽南语,还不是中国大陆传来的,反正听到台湾主体性就高潮的人爽就好,且不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