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两岸离散亲人在美的历史会晤(刘良升)

作者亲人1995年赴美国的说明文件。(图/刘良升提供)

心哥在家族微信群内,分享了一份近30年前,关于秉正伯父来美国参加会议的官方说明文件,这马上激起了大家在群内的讨论热度,也将我的思绪带回了从前,且重温先父口述的家族情缘。

秉正伯和先父一同成长于位在湖南浏阳乡间的刘氏同族耕塘聚落,长3岁多的秉正伯自小在家族中就是父亲学习上的楷模。两人俱为浏阳永安中心国民学校的前后期校友;抗战后期,秉正伯进入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部,父亲则考入长沙市立中学初中部;抗战胜利后,秉正伯远赴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研习,父亲也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甄试,东行至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高中部就读,两兄弟一南一北,互有鱼雁往返。作为一名「思想进步」的优等生,秉正伯曾在国共会战高峰的1948年,从北京寄送许多所谓「左派红色」书籍供父亲参考阅读,此举让身在国民政府首都,政治思想上相对保守的父亲震撼不已。

1949年两岸分治分立的格局已然形成,果不其然,秉正伯在北京迎接新政权的诞生,父亲则跟随学校一同去了宝岛台湾,自此先前在学业上切磋砥砺的堂兄弟,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阵营,且断绝音讯30多年,直到秉正伯在1980年初改革开放后,赴美国作为交换学者,才有机会在两岸1987年正式「合法」交流的前数年,借助定居香港的文锐表伯在台湾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开始与我们取得联系了解彼此近况。当父亲接获秉正伯自美国寄来的彩照,很是激动地端详多次,毕竟这是第一位与我们联系上的海峡彼岸刘家亲人。

秉正伯返回大陆后数载,其次子心哥,进入了美国的研究所,心哥也跟尚在大学就读的我取得了初步的联系。当我在海军舰艇部队服完兵役,和在桃园工作一段时间后,也于1995年来美国深造。是年暑假,秉正伯来美国参加会议,并顺道和伯母一同探访心哥夫妇,我也奉「父命」和他们相见。不知是血浓于水的老刘家基因在体内作祟,或者是父亲提供的讯息让我对秉正伯印象太好,伯侄俩一见如故,而这份亲人间绵密的感情,和紧密的联系,一直延续到秉正伯于2009年中秋逝世。

心哥所分享的这份发自东北师范大学外事处,致国家教委外事司的公文,特别严正「说明」秉正伯即将于1995年赴美国参与的「生物钟大会」,完全不涉及「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的敏感议题,当然也看不出来有任何政治顾虑,方才得以成行。岂料秉正伯实际上却借此机会,和来自海峡彼岸「中华民国」也是「宝岛台湾」的堂侄儿相聚首,难不成印证着人为政治的藩篱,是挡不住亲情力量的召唤吗?

再者,这份文件玉成28年前,跨越海峡之离散家人在北美大陆的历史会晤。这会儿睹物思人,忆起秉正伯生前对两岸亲族之关切,和家乡故土之深爱,至今我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暖暖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