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不要浪费了乌克兰危机(刘必荣)

图为俄罗斯部队进入克里米亚。(图/美联社)

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结束时留下一句名言:「千万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这句话套在乌克兰危机上再正确不过。

1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又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进行了一次会谈,最后依然没有结果,但外交之门也并未阖上。从去年12月30日,美俄视讯峰会开始,美俄之间、俄国与北约、俄国与欧安组织已经进行了多次会谈,但结果都一样:俄国没做出任何降低冲突的承诺,但也没拒绝西方尊重邻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要求。

乌克兰危机就这样拖着。普丁的意向让人难以捉摸是重要原因,但长时间闷烧的危机,却让各国有了一个可以祭出包括演习、经济制裁等不同外交工具以检视其效果的机会,也让所有国际关系学者有了可以检视不同理论与战略战术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不能浪费的危机。

上周俄罗斯共党建议,俄国可以正式承认东乌克兰两个亲俄的分离主义共和国。这样两国邀请俄军进入,就不叫干涉乌克兰内政了。这有点像当年南斯拉夫解体的情况。南斯拉夫6个加盟共和国没解体前,内部的冲突被称为南斯拉夫内战;待各国陆续承认这些加盟共和国独立之后,战争就变成巴尔干战争,这时各国介入也就少了不尊重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顾忌了。

但是俄共这个提议为克里姆林宫否决。因为一旦承认了东乌两国,对西方太挑衅不说,今后对基辅也少了谈判的筹码。因为就谈判而言,威逼或利诱之所以能够成为筹码,就在于还没有兑现。1月20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推动制裁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时,白宫全力阻挡,为的也是若太早摊牌制裁,美国将少了一个日后与俄罗斯谈判的筹码。

但乌克兰危机之难解,最关键的还是如何为这个危机定性。俄国认为现在问题出在大格局的权力平衡,所以要求美国同意北约不再东扩纳入乌克兰,并移走部署在北约东部、靠近俄国边境的武器。普丁当然知道,要美国签下条约承诺北约不会纳入乌克兰,是根本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为什么还要提?他想换什么?

布林肯认为要求美国承诺北约不再东扩只是俄国提出的议题,莫斯科真正在意的是安全议题,这是俄国真正关切的利益,所以抛出重回《中程核子武器条约》的想法作为置换。但这个想法一抛出来欧洲就反弹了,认为该条约限制美俄飞弹在欧洲的部署,事关欧洲的安危,不是美俄可以私下达成协议的。所以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乌克兰是区域问题,美俄不应再由上而下指点世局。这是定性的不同。

第二个是历史与军事的定性。俄国对乌克兰有很多历史的情节,关注到这些历史情结建立的秩序,是均衡;只去计算军事力量对等建立的秩序,只是机械性的平衡。均衡与平衡的角力,在拿破仑战争后的1815年维也纳会议也出现过。现在似乎又重演一遍。

所以我们慢慢看,乌克兰问题最后若是以非战争的方式收场,那是治标还是治本?是从全球的格局着手,还是从区域冲突角度降低紧张?欧洲的战略自主在这里有什么角色?谁最后获利?

乌克兰危机拖得愈久,大家可以反思的地方就愈多。

(作者为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