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从不敢「独」到乐意「统」(胡勇)

(本报资料照片)

进入2022年,大陆继续强化对台两手准备。一方面,解放军军机元旦不放假,绕台巡航进一步常态化。近日更有视频显示解放军在训练中用客家话和闽南语喊话劝降,引发媒体热议。另一方面,大陆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在新年寄语中罕见地畅谈统一后台湾的光明前景,同样触发舆论遐想。不过,客观来讲,台湾尚处于不敢「独」和不能「独」的阶段。要使更多台湾人不想「独」甚至乐意「统」,大陆需要更多耐心、智慧与努力。

从拒绝「未完成的答卷」,到炮制「中华民国台湾」,再到宣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民进党政府的「台独」意识形态昭然若揭。如果真要实现「台独」,民进党就应当修改宪法,破除「固有疆域」和「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等束缚,把「中华民国台湾」坐实。或者干脆一步到位制定新宪法,成立「台湾共和国」,跟中国一刀两断。然而,这么做就是彻底激化台湾社会统独之争,逼大陆摊牌,同时单方面改变现状也不会得到美国背书,因此陈水扁早在10多年前就得出结论─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即使民进党如今一手遮天,在修宪时也不敢触及敏感地带,只能自欺欺人「台湾已经独立,台湾和中国是两个国家。」

不可否认,主张台独的民进党能在选举中连战连捷,从侧面证明「台独」在台湾确有一定的市场。观察台湾近年来的民调,独派飙升,统派式微,这也是大陆武统声浪高涨的重要依据。不过,相较统「独」的此消彼长,多数台湾民众仍然选择「维持现状」。或者说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既害怕「台独」生乱生战,也不愿意被大陆统一。民进党充分利用了台湾人的「拒统」心理,不断操作「抗中保台」,牟取政治利益。北京也掌握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没有根本改变,从而可以更从容地推进和平统一。

那么,如何使台湾人从「惧独拒统」走向「反独促统」?除了继续保持军事上的高压态势和做好战争准备,大陆还需要更多向度的思维与行动。首先,戒骄戒躁,保持耐心。「台独」看似甚嚣尘上,实则外强中干,敢说不敢做,敢做不敢当,早就被大陆看破手脚。习近平将台湾问题定义为「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既然是特殊状态,就有特殊原因,也需要特殊解方,不能急于一时,更不可简单粗暴。习近平宣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也暗示统一并非当务之急,不必人为激化矛盾,让民进党渔利。

其次,如何使台湾人相信统一后在政治上更能当家做主,是大陆不能回避的问题。刘结一在新年寄语中历数统一给台湾带来的诸多好处,特别是台湾社会再也不受统「独」纷扰,可以聚焦民生福祉群策群力,为老百姓多办好事、解难事、干实事。这番言论与刘军川「统一后,台湾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如出一辙,仍将台湾人视为经济动物,与现实不尽相符。

总之,统一后的许诺固然重要,统一前的过渡安排更加现实。这就要求大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与台湾各界协商,争取和平统一的共识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