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国债务风险走钢索(叶家兴)

2021年美国消费性电子大展CES即将于11日至14日起举行,今年除了将延续5G的发展为焦点以外,更因疫情而聚焦数位健康、运动科技等发展领域上。(CES官网)

上周,美国债务上限顺利展期2个月,10月中债务到期的违约风险暂时得以缓解。至于2个月后如何?恐怕又是两党较劲的另一番政治攻防。而反复的政治博弈,真实目的在于寻求财政收支的长治解决方案,还是夹带政党私人偏好的特定议程?在过去几十次提高、冻结或延缓债务上限的谈判里,答案昭然若揭。

随后几日,美国就业与通膨数据公布都不尽理想。非农就业增长连续2个月锐减,进一步反映疫情后的强劲经济复苏或已告一段落。而上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按月上涨0.4%,再度超越预期;且按年升5.4%,已连续5个月升幅逾5%。处于30多年高位的物价压力无疑也对政策手段的选择形成约束。

在疫情尚未结束,跨境旅行仍受限制,经济活动还未全面恢复之际,美国通膨如此剧烈并不寻常。货币当局印钞救市创造的过剩流动性固然无可卸责,但供给面外在条件的限制更加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方面极端自然灾害与异常气候加剧能源成本,另一方面疫情延续造成产业链中断,而美国发动的中美贸易关税战形成去全球化潮流与地缘政治风险,也让通膨问题更加棘手。

不久前知名总体经济学家高伯瑞在〈通膨辩论忽略的中国因素〉文章中,点名1990年代中以后通膨消失的主因,就是世界工厂「中国」的出现。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点不在利润极大,而在社会稳定;并且还不断透过学习与新科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缓和运费波动与工资上涨的压力。在智慧型手机、洗碗机、跑鞋等各种商品供应无虞的情况下,美国市场完全没有通膨的感受。

疫情下美国庞大财政与货币政策工具的热钱刺激,主要是用来支付房租、房贷、水电与信用卡费。剩下的则会进入股市、债市与房市,带动金融资产增值。固然,金融资产增值让富者愈富,肯定会恶化贫富悬殊差距,但因为股票、债券、现存房产、土地并不会计入物价指数,也就不用担心拉高通膨。

高伯瑞认为目前唯一会出现的通膨威胁,来自美国与中国大陆发生战争。如同历史上战争所引发的物资短缺,战争必然造成通膨,何况是与最大商品供应国发生战争,必然酿成恶性通膨的梦魇。因此,以民为本的理性决策者绝对不会贸然行事,美中斗而不破的局面还将继续。

相对于债务上限问题的分歧,美国朝野倒是有「对中强硬」的一致共识。然而,好胜好强的美国政界人物所忽略的正是高伯瑞发出的警讯。对中强硬,可能恶化地缘政治与供应链脱勾中断的风险,引发原料、物流、制造、运输等最佳条件的中断,最终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万一通膨梦魇降临,可能加剧美国内部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而对财政收支形成更大压力。而债务飙升的风险一旦恶化,恐怕危及美国霸权、美债信用、美元优势,届时就算取消债务上限恐怕也无济于事。

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好解,债务风险却如走钢索。如果华府的政治菁英不识长期财政收支失衡的核心关键,追求以国际合作共赢模式,争取时间解决国内的各种矛盾,那么美国国债的真正风险,恐怕还在后头。(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