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西方国家被GDP愚弄了(叶家兴)

俄乌冲突已超过500天,举西方之力提供弹药武器对抗俄罗斯,却无法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反而因制裁导致高能源价格,使欧美人民深陷高通膨之苦。(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俄乌冲突已超过500天,举西方之力提供弹药武器对抗俄罗斯,却无法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反而因制裁导致高能源价格,使欧美人民深陷高通膨之苦。军事战场之外,西方对俄罗斯打的经济消耗战,为什么看似毫无作用?为什么不是像经济指标对比所示,俄罗斯被打得落居下风了呢?

法国经济学家萨皮尔(Jacques Sapir)认为,西方决策者可能被现有衡量经济规模的指标愚弄了!的确,如果按照国内生产总额(GDP)的排名,俄罗斯排在全球前10名以外,经济总量非但不如前十大的日、德、英、法等国,甚至不及美国的一个州,如加州、德州、纽约州等。因此,西方对俄罗斯未受国际制裁大幅影响感到不解,《经济学人》杂志就曾问到:「何以一个经济像西班牙一样规模的国家,能够做到这点?」

萨皮尔观察,汇率是西方误判的一个原因。如果以名目汇率来计算,那么俄罗斯就像是西班牙一样大的经济体。然而,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其规模应该如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一样举足轻重。

此外,在GDP里计算不同部门的价值真的等值吗?在他看来,相较于工业部门及原油、天然气、铜、农产品等资源部门,服务业的价值被过度高估了。例如网飞(Netflix)股价的本益比是全球最大食品业雀巢公司的3倍,但对真实维系生存所需而言,娱乐会比粮食重要吗?

进一步而言,在战争中制造业的经济产值远比服务业更加关键。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典型的工业战争。在美国全力参战的高峰时期,工业能力完全用于摧毁日、德、义轴心国的作战方略中:家用品工厂用来生产M1卡宾枪,汽车厂成了坦克车制造厂,民用的洗衣机及汽车生产等完全中断。当时美国生产战机战舰的能力是日本的5~10倍,工业力的庞大实力差距,才是战争鹿死谁手的主要关键。

观察现今俄罗斯的产业结构,第一及第二产业占比高达90%,粮草充足,能源和制造业有充分保障。反之,美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及第二产业占比仅约20%~30%,在战争中作用有限的各种服务业却达到7至8成。因此西方经济总量看似远高过俄罗斯,但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供给,乌克兰却仍然难以取胜。

拜登总统在战前和战初就一再扬言,美国要让俄罗斯经济瞬间崩溃。美国原希望凭借金融服务业优势,利用美元霸权,可以瞬间打垮俄罗斯经济。很可惜,俄罗斯不仅没有闪崩,反而是好整以暇执行「去纳粹化」与「去军事化」目标,在受益于能源价格飙涨的基础上,与西方大打消耗战。

也因此,瑞典评论家谢尤恩(Malcom Kyeyune)在《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网站发表「西方再也无能为力宣战」(The West can no longer make war)文章,认为乌克兰战争再次提醒西方战略家们,军事战无法脱离工业战。虽然不少西方政客兴致勃勃想要与中国对抗,但是工业生产能力的现实,无情地否决了政客们自以为是的空想。在经过一个世代的去工业化之后,西方的再工业化至少需要另外一代人的时间。

他在文章提到,英国在2010年关闭了最后一个坦克工厂,而现有不到250辆的主力战车约有1/3无法运作。相较英国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万5千多辆战车,形成何等悬殊的对比!此外,美国建造成千上万艘船舰、战机投入太平洋的时代也过去了。美国国防部在内部简报中坦承,估计目前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如果二战时美国仅以5~10倍的钢铁与炮弹生产的优势勉强打赢日本,面对此刻远不如人的工业实力,又怎可能在持久消耗战中打赢中国?

谢尤恩认为,最近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被大多数北约国家禁用的争议性武器「集束炸弹」,告诉人们一个远比道德更残酷的事实:美国在广为搜索自己与盟国的军火库存之后,现在已几乎用尽了常规弹药储备。这也表明,在常规武器没有代差优势的情形下,现代战争就必然是工业制造能力的消耗战。

我们现今所熟悉的总体经济学中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大约都是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才被提出。这些指标的计算方式,多少反映当时的社会情景。然而,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指标,仍能反映21世纪的现实吗?残酷的俄乌冲突打了GDP一个响亮的耳光,或许也可以给执迷于中美对抗的美国政客们一个从政初心的提醒:以苍生为念,则民富国强;家国安之,则天下太平!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