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香港消散的优越感残影(叶家兴)

香港进出大陆的人流出现逆转!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远超过大陆旅客约2600万人次访港。(shutterstock)

香港进出大陆的人流出现逆转!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远超过大陆旅客约2600万人次访港。北上大陆的香港人也已超过2018年水平,反观南下香港的大陆人,相较疫情前两年平均6000万人次的规模却大幅缩减。

1月初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版网站在一篇「香港经济低迷,为什么愈来愈多港人北上深圳跨境消费」报导中,引述政府数据,并以若干港人实例,极好地证明了港人心里存在的优越感残影逐渐消散。

例如,26岁的李承谦小时候曾陪妈妈到过罗湖商业城,但已经没什么记忆,对于深圳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不太发达」的城市,故一直都没有想要前往消费的欲望。直到2023年5月,他才重新申请回乡证,开始了第一次的「北上消费」之旅。他坦言,去了第一次之后,翻转了他过往对于深圳的印象,「我第一次是去万象天地,看到很多高楼大厦。」此后每个月他都会到访深圳一两次,每次都尝试一家不同的餐厅。

香港处处优越于大陆,是1840年鸦片战争导致香港割让给英国后,近200年发展差距的积累。然而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原本只是小渔村的深圳一跃成为科技与金融领域的中心,总体经济规模也已在2017年超越香港。虽然只是一河之隔,但深、港发展翻转的心理反应,大概需要几年才得以改变。

从尖沙嘴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到深圳市中心的福田高铁站,高铁行程只有14分钟,距离30公里,比北捷淡水信义线象山站到淡水站32公里(行程54分钟)还近,但优越感的残影作祟,短短十几分钟的物理距离,在「心理距离」的刻度上竟要费时数年!

同样心理上的失落感,让不少中老一代台湾人难以接受「落后不文明」的大陆比自己进步。优越感的残影作用,使「中国高铁没有靠背」这种离谱的谣言有市场。伴随大陆股市房市不振,各种「中国崩溃论」推陈出新。任何关于大陆真相的正面传递会被迅速贴上「认知作战」的标签。中老年一代自我屏蔽真实资讯的能力惊人,反而十几岁的青少年没有这种优越感的残影,他们可以在抖音、小红书等APP上客观地追寻大陆的时尚流行资讯。

放大到世界格局上亦是如此。西方自工业革命之后已经遥遥领先东方长达数个世纪之久。高高在上的西方政客,早已习惯别人对他唯唯诺诺,当然很难接受「东升西降」的现实,很难接受非西方提出的各种国际倡议,诸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组织等等。心理上的失落感强烈,却无法认真反思治理制度的缺失,只能用偏颇的舆论丑化对手来维持他们优越感的残影。

优越感有残影,自卑感也有残影。二战后美援时代成长的台湾人,以及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发家的大陆人,就有不少人「钦慕」美国,想方设法倾家荡产也要移民,或把子女送到美国。大陆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大强」更是把这种「慕洋」情结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对现今美国治理失调的各种危机视而不见,因为自卑感的残影更难洗尽。

核武时代,超级大国间的竞争不太可能靠打仗来决一胜负。因此,意识形态的残影需要更多的交流来消解。就像被反华媒体蒙蔽多年的港人一样,他们一旦用双眼与真心体会感受了事实,这种翻转的印象犹未晚矣,可为更愉快的生活体验增添惊喜。

残影原本指的是显示器面板的图像残留,或人眼的视觉暂停现象,但机械或肉眼的残影构成不了大碍,反而善加利用可以创造新艺术类型,增添人类文化的光彩。但比物理残影影响更大的是心理残影,包括意识形态僵固造成的各种残影,在信息茧房的演算法助攻下,更成了难以消散的心魔。所幸港人以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愿意跳出认知的舒适圈,再顽固的残影也有散去的一刻!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